10月17日是全國第六個扶貧日,在駐村工作隊的悉心指導下,在全縣第一書記管理聯盟的統籌安排下,富順縣福善鎮周安村種植的農特產品紫薯正式投放到“富順縣綠之源生態農特產品銷售點”,且銷售現場異常火爆、好評如潮。周安村又一農特產品巧借縣域銷售平臺實現產銷一體化,脫貧奔康之路越走越寬廣。
周安村的紫薯從種植到采挖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工業肥料,故稱之為農特產品。栽培技術采用的是傳統插入式,肥料使用的是木草灰和菜籽殘渣,采摘也是傳統的人工模式,整個過程環保生態。周安村紫薯還具有含糖量低、富含纖維素和蛋白質等特征,各項指標均符合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要求。
引導貧困村穩定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是發展產業,優質農特產品紫薯的種植正是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多方研究、因地制宜作出的決策指導,也是當前訂單農業在貧困村的又一次成功實踐。目前,周安村在駐村工作隊的悉心指導和村民共同努力下,茶葉、油茶、柑橘、南瓜以及蔬菜種植已初具規模。接下來,駐村工作隊還將繼續鞏固既有產業、不斷挖掘新興農產品,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