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內江市中區高度重視耕地保護,鼓勵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耕地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規模化經營,防治耕地撂荒。今年,我區在開展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印發了《2021年市中區撂荒地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內市區農發〔2021〕23號),鼓勵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復耕,計劃今年復耕面積達2000余畝。
加強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及時組織鎮村社干部認真學習《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充分認識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意義,切實把當前撂荒地整治作為一項打基礎、管長遠的重要工作來抓,形成鎮村社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要求村社干部采取村村響、線上交流群、打電話、入戶等多種方式,向承包農戶宣傳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使其認識到防止耕地撂荒是應盡的義務,增強農民愛惜耕地的自覺性。
創新撂荒地整治方式。針對已撂荒的承包戶,要求鎮村社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及惠農政策的宣傳教育,指導簽訂《不撂荒承諾書》,讓廣大群眾主動愛惜土地,積極主動恢復撂荒土地的耕種,切實履行承包土地法律賦予的主體責任。針對集中成片、耕種條件較好的撂荒地,鎮村社積極引進或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合社等經營主體代行耕種,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針對經過反復宣傳動員,承包戶仍不愿意自行復耕且無經營主體經營的撂荒地,村集體統一將撂荒地實施代種復耕,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補貼、耕地輪作休耕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對利用撂荒地開展復耕的,相關惠農補貼直接兌付給實際種植者,進一步提高種糧農戶的積極性,讓復耕農戶種糧有賬算、有錢賺。區財政對撂荒地進行復耕的集體經濟組織或經營主體,均按照300元/畝的標準進行一次性補貼。同時,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農業種植業保險政策,減輕農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對參與撂荒地整治且需要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條件的,各級財政在安排相關涉農項目時給予優先傾斜。
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充分利用基層農技服務隊伍的力量,在撂荒地集中的區域,農技人員采取蹲點包村的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服務,推廣適合丘陵地區的小型農機具,采取免耕法、直播、統防統治等新的耕作制度和技術方法,提高耕作效率和生產能力。對一些農業生產技能弱的農戶,開展“一對一”幫扶。(唐仕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