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內江市中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省、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三注重三提升”積極推進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十三五”期間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35人、農村實用人才6000余人,發展以家庭農場、農業專合社、農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918家,培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400余人。
注重干部隊伍建設,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一是提升基層農技人員素質。組織年輕骨干農技人員采用“線上+線下”方式,開展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柑橘、白烏魚、內江黑豬、甘蔗產業發展等業務知識培訓。2020年以來共開展集中培訓14次,培訓1614人次,全面提升基層農技人員綜合素質。
二是加強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組建29人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加強農業行業執法人員培訓,嚴格開展農業領域執法工作,重點查處生豬屠宰、非法銷售、破壞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案件。2020年以來共開展行政處罰8起,處罰相對人8人。
三是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才培養。制定并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示范章程,培育一批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人才,完善激勵機制,推廣村集體經濟收益“五股”分配模式,激發管理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熱情和干勁。2020年永安鎮下元村通過“五股分配”模式,分配經營管理團隊“管理股”10497元。
注重技能人才培養,提升聯農帶農能力
一是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家庭農場主、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和職業農民技能提升行動,依托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資源開展農民教育培訓。2020年培育高素質農民50人、農村實用人才1000余人。
二是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育。以創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區)為契機,鼓勵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科技工作者、退役軍人等領辦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2020年以來新增家庭農場、專合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75家。優先將新發展的家庭農場主納入“農村家庭能人培養”“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培訓計劃,對家庭農場主開展全方位、系統化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
三是大力培育鄉村工匠。挖掘培養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依托現有的凌家鎮牛角田村漢安烙畫、永安鎮尚騰新村漢安夏布繡設立名師工作室、大師傳習所等,開展研習培訓、示范引導、品牌培育,支持鼓勵傳統技藝人才創辦特色企業,傳承發展傳統技藝,帶動更多農戶發展鄉村特色手工業。
注重聚才平臺搭建,提升引才留才能力
一是加強園區平臺建設。加強特色水產園區、朝陽高標準柑橘農業園區、全安特色果蔬現代農業園區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支持入園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2020年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和省級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評定區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
二是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強與中國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省農科院、四川大學、內江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圍繞“優質柑橘(檸檬)、內江黑豬、特色水產、優質甘蔗”四大農業主導產業及中藥材、葡萄等特色產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實訓基地,培養一批農業科技示范戶,2020年以來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個,實訓基地3個,培養農業科技示范戶80戶。
三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統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著力創建“美麗內江·宜居鄉村”。2020年以來建成高標準農田3.4萬畝,97% 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65%的行政村基本具備污水處理能力,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7%,建成“美麗內江·宜居鄉村”達標村40個,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生活便利化水平,吸引城鄉人才留在農村。(蔣艾珈 羅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