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川屏山法院:“1+2”調解模式 解涉彝群眾糾紛

        來源:屏山縣人民法院 作者:吳亨 發布時間:2021-06-15 14:50:56

        近年來,隨著國家在彝族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戰略實施,涉及彝族群眾在婚姻家庭、土地權屬、交通事故、醫療損害等領域的糾紛也日益增長,由于彝族特殊的風俗習慣,依靠單純的法律訴訟,往往達不到定紛止爭的社會效果。屏山縣法院充分運用家支個人調解和彝調委調解組織兩種手段,在法律規定的原則下,充分結合彝區實際,讓大量糾紛在訴前和訴中得到了化解,打開了基層治理的新局面。

        家支是大小涼山彝族地區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社會形態,家支對個體家庭或個人具有約束力。家支通過“德古”、“蘇易”調解以及家支議事會等方式,將發生的涉彝糾紛盡可能化解在當地,消除在訴前。屏山法院充分利用彝族家支在當地的影響力,邀請彝族青年黑勒拉哈作為調解員,并掛牌成立“拉哈調解工作室”,專門處理涉彝族糾紛。如屏山縣屏邊彝族居民黑來一家與申某房屋買賣一事,申某將其農村房屋出讓給搬遷來的黑來一家,但因違反相關法律政策規定和該房處于地質滑坡地帶,不能交付和居住。因雙方始終不能自行調解,案件被遞交到了當地法庭,法庭立即委托“拉哈調解工作室”出面化解糾紛,最終在當地政府和法庭的共同努力下,糾紛得以化解,并通過調解程序予以確認。2020年,該工作室訴前調解糾紛就達30余起,進入法院訴訟案件幫助化解糾紛13件。

        二是黨政引領,探索彝區訴源治理新路徑。在屏山縣清平、屏邊彝族鄉成立“彝族糾紛調解委員會”的民間調解組織。設置會長1名,調解員5名,由鄉黨委組織當地彝族群眾推薦,把各家支中德高望重、熱心奉獻、善于協調的彝族人士納入“彝調委”。 為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加強對畢摩的教育、培訓和引導,規范傳承畢摩文化,屏山縣出臺了《關于在民族地區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的指導意見》,與村規民約共融,進一步引導彝族群眾加強自治能力。今年以來,在彝調委的主持下,已經調解涉婚姻、土地邊界爭議、交通事故案件等糾紛23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到95%以上。

        (吳亨)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宁国市| 罗江县| 昌邑市| 昆山市| 大兴区| 新邵县| 嘉义市| 阜新市| 文昌市| 称多县| 游戏| 南康市| 湘潭县| 邵阳市| 日照市| 黑水县| 普宁市| 广饶县| 辽阳市| 昭苏县| 大邑县| 寻乌县| 秦皇岛市| 凤凰县| 祁门县| 读书| 正安县| 象山县| 西昌市| 沙河市| 玉山县| 玉溪市| 吕梁市| 汝南县| 会理县| 泾源县| 津南区| 颍上县| 长乐市|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