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東坡區復興鎮:農旅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東坡區委宣傳部 作者:陶廣漢 駱南豆 發布時間:2021-08-30 17:51:09

        初秋時節,走進眉山東坡區復興鎮長山埂村,水上亭閣矗立,“圣塘”景色宜人,岸旁村史館、休閑亭、鄉村劇院、精品民宿、餐飲娛樂、農耕文化展示等集于一體,面貌一新。“這是我們圍繞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農旅融合打造的全鎮首個鄉村民俗景點”。長山埂村黨委書記蘭麗英興致勃勃地說,“近期就可以接待游客了。”

        1630316774(1).jpg

        “圣塘”美景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如何找準切入重點?蘭麗英介紹,長山埂村與原群英村合并以后,幅員面積共9.64平方公里,地處復興鎮域中心地帶,近鄰白塔山景區,交通網絡八達,秀麗的粵江河穿境而過,壩丘田園依山傍水,林果產業規模成片,極具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自然條件。為此,復興鎮早已將該村作為全鎮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的重點村規劃。尤其是今年長山埂村被列入東坡區25個鄉村振興試點村以后,村“兩委”接照全鎮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的總體規劃布局,順勢把推進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的主攻點放在農旅融合發展的起步上。自今年5月開始,該村選準轄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13畝集體“圣塘”水清岸綠,塘邊閑置農房可開發利用的資源優勢,采取村集體股份占51%、投資商占股份49%的股份制合作方式,合伙成立眉山市圣塘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為此,長山埂村以區上支持的100萬元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入股,合伙業主劉冬霞除提供所承包的集體山平塘、閑置農房等資產,并以98萬元投資入股,雙方共同投入198萬元,集中實施水岸景觀打造,升級改造老舊閑置房屋,全新配套各類功能設施。

        1630316785(1).jpg

        鄉村劇院設施

        截至目前,整個民俗景點打造工程已經全面完成,形成復興鎮一道靚麗風景。“發展鄉村旅游興辦農家樂,我家一樓一底300多平方米的場地,正好派上搞民宿、開餐館的用場。”居住房屋與該民俗景點近鄰的13組村民吳樹清樂呵呵地說,“這樣帶動全村起來搞,很多人都能吃上旅游飯了。”

        漫步圣塘灣旅游發展公司民俗景點,建設風貌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村史館、精品民宿、農耕文化、鄉村劇院、人民食堂等層次感強,風格各異。筆者現場看到,在村史館內,全村黨齡50年以上,今年“七一”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多名老黨員半身照片全部亮相,符合村情民情的長山埂村訓、村“兩委”歷年獲獎榮譽也規范上墻。“對村里有貢獻的成功人士事跡和當地抗美援朝老兵事跡、地名歷史由來、趣聞傳說等方面內容,眼下正在收集整理,也將在村史館展示出來。”蘭麗英的介紹如數家珍,這里新建的鄉村劇院,設施內容與有川劇相關,目的是為戲劇愛好者提供一個活動場所。精品民宿可供游人居住,取名的“人民食堂”可容納眾多游人就餐,另外還有休閑水吧廳、文化娛樂場。同時,為記住鄉愁和傳承農耕文化,村里正在收集老舊風車、犁頭、耙子、蓑衣、紡車、石磨等傳統農具、家具,以集中進行展示,讓游人參觀感受,這樣水岸融合,美不勝收。

         

        1630316796(1).jpg

        “圣塘”美景

        民俗打造離不開產業支撐。蘭麗英介紹,長山埂村通過3000畝土地經營權集中流轉,引導業主在民俗景點周邊發展一年四季不斷檔的多個生態水果品種,做到體驗采摘、垂吊、休閑、觀光、就餐、住宿、游玩融為一體,實現文化旅游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為提升鄉村治理環境水平,村上還投入資金50萬元,實施道路綠化美化、農房風貌改造,強化垃圾分類處理,推進衛生廁所改造,建立季度評選“五好文明戶”制度,將家風家訓牌掛到農戶家門,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利用一月一次的黨群活動日,每次組織黨員、村民代表、志愿者等上100人參加義務勞動,從多方面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推進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工作扎實開展。

        1630316806(1).jpg

        岸邊民宿

        “依托純農業鎮的自然風貌和產業優勢,我們將圍繞農旅融合示范鎮打造,以長山埂村的試點示范為樣板,按照農旅融合、振興鄉村的總體思路,注重從‘1個中心、2線聯動、3大革命、4項活動’的‘1234’密碼助力”。該鎮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鎮正擬定在復興腹地以長山埂村為重點,通過引進工商資本投入2000萬元,集中打造該片區粵江休閑旅游項目,以農旅觀光游促進鄉村振興發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富裕美麗生活指數。

        (陶廣漢  駱南豆)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渭源县| 博野县| 东至县| 时尚| 郑州市| 历史| 东明县| 潞西市| 清原| 高密市| 醴陵市| 临沧市| 汪清县| 西丰县| 靖江市| 晴隆县| 江川县| 库车县| 同仁县| 二连浩特市| 宁明县| 潜江市| 永和县| 青海省| 五家渠市| 夏河县| 蓬莱市| 清水县| 黄石市| 绍兴市| 合江县| 阿图什市| 济源市| 潼南县| 伊宁市| 桦川县| 大丰市| 辽中县| 芜湖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