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黨建+頭雁”發揮領航作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雁”。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組織體系的基層單元,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選準用好“領頭雁”,才能帶動“群雁”齊飛,在鄉村振興的戰場上“如魚得水”。要擇優“選”,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把致富帶富能力強、服務群眾意識強、創新工作能力強的優秀人員納入后備干部庫。要精心“育”,在加強政策理論知識學習基礎上,加大對支農惠農政策、土地政策、法律法規等農村政策、村規民約及實用技術知識教育的培訓,不斷增強農村基層干部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從嚴“管”,健全完善村級組織運行決策機制,建立村“兩委”定期崗位履職研判制度,常態開展談心談話及實績跟蹤問效,規范約束村干部履職行為,全力打造一支講政治、有素質、能戰斗的村級干部隊伍。
“黨建+人才”激活內生動力。鳥無定棲,林茂則赴。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除人才瓶頸制約,其根本就是要讓更多人才愿意來、能干事、干出彩、留得住,打造一支人才發展結構與鄉村實際發展需求相適配的人才隊伍,以高質量、多類別、有潛力、敢革新的專精人才隊伍托起鄉村振興大業。要注重專業人才引進。聚焦特色農業、森林康養、鄉村旅游等鄉村主導產業加強與黨政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對接緊缺人才需求,推動專業技術人才到鎮村一線掛職服務。要深入實施“鄉賢回歸”工程,打好“鄉情牌”“鄉愁牌”,鼓勵引導優秀鄉賢回鄉興業、造福桑梓。要聚焦本土人才培養,挖掘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他們既是鄉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要向他們多“取經”、多“探討”、多“問路”。要完善人才保障機制。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積極推進鄉土人才市場化配置,完善人才保障措施,做好人才市場宏觀調控,把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納入規劃,確保鄉土人才市場規范運行。
“黨建+產業”盤活綠水青山。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則,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盤活綠水青山,用活綠色資源。注重品牌帶動。積極引入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建立科研基地,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重點扶持優勢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要從頂層設計、資源條件、產業趨勢、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合理利用脫貧成果的優良基礎上,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注重業態培育。狠抓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成立合作社帶動村民就業增收,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產業示范帶。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全的產業發展平臺,充分挖掘特色文藝民間藝術,走民俗特色發展之路;整合土地資源培育新型農業,走產業聚集發展之路;立足特色生態優勢、產業資源,走農旅融合之路,集中精力把特色做優、把鏈條做長、把產業做強。
(井研縣法院 廖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