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納溪那山那邊。
家長里短,意難平;
困厄忽至,心難安。
老幼婦孺,家中牽掛;
和諧之家,人人向往。
江寧法庭女法官,
守護納溪那山那邊。
林深葉茂,以手拂路;
山路崎嶇,雙腳跨越。
耐心傾聽,溫情守護;
找準癥結,柔情化解。
眼中有人,心中有家;
四季變遷,相伴前行。
愛家之行,讓愛守護萬戶千家;
且行且歌,讓愛浸潤山野林間。
“酒麒麟?愛家行”志愿活動,是納溪法院對轄區未成年人、老人和婦女開展的專項關愛活動,特別注重關愛農村留守未成年人、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包括普法宣講、巡回審判、判后回訪、精準幫扶、心理疏導、溫情陪伴等方面,致力于維護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和諧,助推社會基層治理,助力鄉村振興。
關愛留守,“愛家行”在路上
納溪區戶籍人口46余人,轄10個鎮、3個街道。轄區內外出務工人數較多,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人數眾多。納溪法院注重審判職能延伸,依托全區各行政村,開展關愛留守家庭及留守人員活動。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共同參與,通過“保護青少年權益”“孝老敬親”“文明家風”“反對家庭暴力”等主題法治宣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法律意識;通過法律咨詢活動,精準了解和幫助解決問題;通過流動書屋贈書活動,豐富孩子精神世界,助力健康成長;通過陪伴活動,了解留守人員困難,讓留守生活不再孤單。
今年3月8日,走進納溪區天仙鎮花背溪社區開展志愿活動;7月23日,走進納溪區白節鎮高隆村開展志愿活動;9月11日上午,走進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團山村開展志愿活動,并在團山村舉行“無訟村居”創建點揭牌儀式。
巡回審判,“愛家行”在路上
為依法及時公正審理家事案件,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讓老百姓少跑路,切實做到司法為民便民,近年來,江寧法庭對贍養案件進行了百分百的巡回審判,足跡遍布納溪各個鄉鎮,得到廣大老百姓的認可。在巡回審判過程中,注重合力解紛,邀請當地村委會人員、人民調解員及鄉賢等共同參與。審理案件,能調則調,當判則判,當庭釋法明理。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穿插法治宣講,以案普法,宣揚孝老敬親,弘揚文明鄉風。今年,已對10起贍養案件進行巡回審判。
精準回訪,“愛家行”在路上
案件結案不是關愛的終點,“愛家行”志愿活動,對案件中的涉困未成年人、老人、婦女持續進行精準回訪和幫扶。通過積極與行政部門、企業、社會公益組織等溝通協調,有針對性地開展案后回訪并為家庭經濟困難的案件當事人爭取司法援助、困難救助,爭取社會幫扶資金等,彰顯司法人文關懷。今年以來,回訪涉困人員10余人。截止目前,爭取到幫扶資金7萬余元,受益10余人次。
“1+N”的守護,“愛家行”一路行
納溪法院“1+N”家事審判模式,以不同家事案件為“1”,引入“N”種工作機制,以法院主導為“1”,與“N”個部門協調聯動。近年來家事案件調撤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連續四年實現“零上訴”和無一“民轉刑”案件。江寧法庭多方聯動,利用多種機制,妥善化解家庭矛盾糾紛,持續守護納溪萬千家庭幸福。
訴前解紛一路行。2017年,納溪法院與區婦聯聯合搭建的“三級家事調解網絡化平臺”,將家事糾紛化解在當事人家門口,每年訴前調解家事糾紛300件以上。
人身保護一路行。2016年,瀘州首個“反家暴中心”和“臨時庇護所”落戶江寧法庭,目前已為9名家暴受害人提供臨時救助,發出人身保護令45份。
心理護航一路行。2017年,納溪法院與西南醫科大學人文管理學院簽訂家事審判與心理學深度融合的框架協議,吸收13名心理專家加入到家事審判心理專家隊伍。除常態化的對案件中有需要的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外,目前已對100余人進行專業心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