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消費能力,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是鄉村振興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隆昌市金鵝街道堅持產業興旺為主導,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稻漁滿倉、花果飄香、民富春美”新氣象。
建設措施
(一)抓規劃布局,構筑梯度有序發展格局。成立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依托特色優勢資源,尊重市場規律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和推進土地規范全面流轉,優先流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產業發展新雁陣。
(二)抓技術引領,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開展生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做好技術服務保障,解決生產技術問題,提升農民職業技能,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科學有效地將現代高新技術應用到園區,推動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抓示范帶動,提升產業發展凝聚合力。引進隆昌金土地果業有限公司及四川歐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主力軍作用,發展示范基地,建設富有特色、規模適中、輻射帶動力強的農業產業集聚區,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
發展成效
(一)經濟效益。1、現有稻漁稻蝦產業示范區6000余畝,打造集觀光、垂釣為一體的“稻+”產業帶,年產值約650萬元。2、種植愛媛38號、春見、金秋砂糖桔等優品雜柑為主要品種的萬畝優品柑橘示范園,年產值約1500萬元。3、以草莓、枇杷、葡萄、火龍果等產品為主的體驗采摘園1100余畝,年收益約400萬元。4、以紅楓、紫荊、鐵樹、美人蕉等品種為主的花卉苗木園1500余畝,年銷售額約800萬元。
(二)社會效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適應規模化經營,全面提高了產業生產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產業獲得生產性收益,解決農民就業難題,促進當地人才回流,實現了農民持續增收,推進了鄉村振興建設。
(三)生態效益。建立“種植—養殖—能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新模式,實現“養殖業—能源—種植業”的自然生態轉換,引領綠色生態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