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wǎng)
        法治文化研究會

        維護青少年健康,開展留守兒童遠離手機關(guān)心關(guān)愛行動

        來源:四川省體育職業(yè)學院 作者:張仕海 發(fā)布時間:2022-06-27 21:14:25

        近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和手機娛樂軟件更新?lián)Q代功能增多,使許多兒童、青少年在平時生活中嚴重依賴手機,這對青少年健康成才帶來較大影響和傷害,特別是在農(nóng)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進行隔代撫養(yǎng),簡稱“留守兒童”,對手機的依賴更為嚴重和突出。

        四川體育職業(yè)學院駐村幫扶干部張仕海,在駐村期間平時入戶走訪時發(fā)現(xiàn)村內(nèi)留守兒童對手機嚴重依賴率達到83%,爺爺奶奶要務農(nóng)無暇照顧,為了哄孩子不哭不鬧,直接把手機交給孩子自行玩耍,平時看、吃飯看、躺在地上、板凳上、睡在床上等等長時間看手機、專注手機,一種沒有手機就無法生活的狀態(tài)。

        1656336280070.jpg

        (圖1:手機對留守兒童的傷害)

        張仕海在駐村期間看到這一幕焦在心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如果讓手機肆意侵蝕留守兒童的童年,他們有可能一步步滑向無可挽回的深淵,長期以往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將是鄉(xiāng)村振興的最大隱患,人才振興從何談起,于是張仕海暗暗下定決心,要通過自己入戶走訪的機會,開展農(nóng)村留守兒童遠離手機關(guān)心關(guān)愛行動,主要目的就是讓留守兒童遠離手機或少看手機,增強他們童真的快樂,減少手機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傷害。

        強化宣傳,督促到位

        1656336319940.jpg

        (圖2:張仕海陪伴留村內(nèi)守兒童,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遠離手機的危害,健康成長中的何歡、任梓宣等)

        入戶宣傳長期觀看手機對留守兒童身體的危害,很多老

        人不懂智能手機,因此在隔代教育環(huán)境中,他們往往意識不到兒童沉溺于手機娛樂的危害,更沒有辦法實施有效的監(jiān)督。毫不夸張地說,手機正在侵蝕著這些孩子的童年,也帶偏了他們的“三觀”。

        一是張仕海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爺爺婆婆、外公外婆)進行玩手機成癮危險性知識的宣傳普及,讓他們對孫輩進行嚴格監(jiān)督,絕不能讓手機一直“長伴”在孩子手邊。畢竟,老人才是留守兒童課余陪伴時間最多的人;二是張仕海赴長龍村小校與學校一起肩負起教育和引導,讓留守兒童正確認識手機,提升自控能力;三是家長要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陪伴孩子,讓有條件的要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讓他們享受到更加正常的家庭生活。

        1656336359424.jpg

        (圖3:張仕海組織村內(nèi)留守兒童開展趣味體育活動)

        強化陪伴,培養(yǎng)興趣

        開展趣味活動及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轉(zhuǎn)移注意力培養(yǎng)留守兒童廣泛的興趣愛好減少對手機的依賴,組織留守兒童搞群體活動還留守兒童一片“凈土”。

        每當周末,節(jié)假日都會看到張仕海將臨近村、社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組織開展書畫、滾鐵環(huán)、丟沙包、跳房子、抽陀螺、打籃球等活動,引導孩子們愛上乒乓球、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使孩子們不在是一人孤零零抱著手機耍。

        一是增加孩子們集體觀念強化與人相處的快樂;二是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使他們“忘記”手機的存在;三是通過文體等趣味活動轉(zhuǎn)移注意力后,培養(yǎng)他們更多的興趣愛好;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露出歡快幼稚充滿童真的笑容,額頭掛滿“幸福”的汗珠,張仕海內(nèi)心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孩子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為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回憶。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chǎn)權(quán)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xù)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wǎng)絡(luò)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川網(wǎng)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fā)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wǎng)絡(luò)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shù)、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wǎng)站(非新聞類)刊發(fā)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wǎng)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wǎng)版權(quán)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桂阳县| 布拖县| 桐乡市| 泰州市| 正定县| 湾仔区| 平顶山市| 丰顺县| 宣武区| 钦州市| 延边| 繁昌县| 苍梧县| 石嘴山市| 凤冈县| 清河县| 阿拉善盟| 民乐县| 娄烦县| 瓦房店市| 宁德市| 伊金霍洛旗| 株洲市| 惠州市| 政和县| 舒兰市| 峨山| 琼海市| 旌德县| 彰化市| 华宁县| 息烽县| 勃利县| 灵台县| 交口县| 东乌| 通河县| 苍梧县| 固安县|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