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成都,熱浪滾滾,風是熱的,路是熱的......
7月3日,民建成都錦江區總支41名會員頂著酷暑,循著習近平總書記腳步來到四川眉山市太和鎮永豐村和三蘇祠,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深意,汲取奮進力量和履職盡責的動力。
會員唐興平在朋友圈曬圖感慨“這一天,我們的心同樣是火熱的”。
“今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四川視察,第一站便是永豐村,在聽取了村整體情況介紹后強調,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參加活動的會員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永豐村時的重要講話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從糧食安全的高度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重要意義。”民建成都市錦江區總支副主委劉海燕鄭重地說,“民以食為天,保糧食安全是民生的重要課題,也是民主黨派傾力幫扶的重點領域。我們要通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多種形式,為兜住民生底線貢獻好點子好思路,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我們要更加堅定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國碗裝中國糧的信心,要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奮進的姿態、更加過硬的作風、更加務實的舉措抓好貫徹落實,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實際行動。”總支副主委查勇的話代表了大家的心聲。
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一門三進士”,唐宋八大家獨攬三席,三蘇父子攜手書寫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文化傳奇。
解說員向會員們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內建筑、陳設、楹聯、題記,不時詢問三蘇生平、主要文學成就和家訓家風,以及三蘇祠歷史沿革、東坡文化研究傳承等情景,帶領大家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三蘇祠時的重要指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要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廣泛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閉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國的東西為圭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敬仰、汲取、借鑒,三個關鍵詞意味深長。”民建成都錦江區總支會員彭浩軒動情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大量引用中國古代的名言警句,中國古人的智慧給人以啟迪,展現出中華優秀文化的深厚底蘊,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吸取傳統文化中的養分,增強文化自信。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應進一步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和加強歷史文化遺址傳承與發展的決心。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要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我將以傳統美德為明鏡,反照自身品德修養;以傳統文化為座右銘,激勵自身不斷努力進取;堅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體力行傳播傳統文化。”會員劉子渝的表態發言博得一片掌聲。
民建成都市委會副主委、民建錦江區總支主委曾政光勉勵所有會員,成都與眉山地緣相通、人員相親、發展相融,兩地民建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矢志不渝跟著共產黨走,為助推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陳德軍 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