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馬桶,一字扶手,上翻沐浴椅……最近,家住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魚塘街道撫琴臺社區的梅祖萍老人時常向鄰居“曬”起自己的幸福生活。
梅祖萍老人的幸福生活得從許德祥的一次走訪說起。許德祥是撫琴臺社區的一名黨風政風監督員,在一次日常走訪中,他發現社區獨居老人梅祖萍老人腿腳不便,并患有高血壓等疾病,稍有不慎,極易引發意外。
通過聯系其女兒,許德祥了解到梅孃孃更加困難的情況。“特別是洗澡這個事兒,我們的住所相隔較遠,只有周末去幫她洗一次。”梅孃孃的大女兒童明英介紹,為母親洗澡成為了她每周的必修課,確實很麻煩。
許德祥及時把梅祖萍生活上的困難上報街道紀工委,街道紀工委書記皮曉楠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對該問題進行研究,決定在街道范圍內全面摸排了解類似情況,同時督促街道社會事務辦研究幫扶辦法并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解決。街道社會事務辦等部門通過咨詢相關政策,像梅祖萍一樣的生活困難老人可以享受民政系統的適老化改造項目。
經過前期摸底,街道紀工委在各村(社區)提交的名單中篩選出像梅祖萍一樣生活起居困難的5戶家庭作為第一批適老化改造對象。聘請專業的居家養老服務公司,量身定制適合他們生活習慣的適老化改造方案,針對對每戶家庭進行個性化的生活設備添加和改造。
“梅祖萍老人‘曬’出的只是適老化改造的標配,針對不同老人的情況我們還增加了防走失手環、三角拐杖等,一切均從更加有利于困難老人的生活起居出發。”皮曉楠介紹,街道已經投入適老化改造資金0.5萬元,還將計劃投入1萬元,對全街道符合條件的困難老人進行適老化家居改造。
許德祥只是全區眾多黨風政風監督員隊伍中的一員。今年,龍馬潭區針對村級監督人員力量不足、作用發揮不好、制度保障不力等現實問題,探索建立黨風政風監督員機制。通過街鎮黨(工)委提級選聘任用、區紀委監委提級備案管理的“雙提級”選聘模式,著力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黨風政風監督員隊伍,在街巷村莊安上移動“小喇叭”,推動監督向村(社區)“最后一米”延伸。
制定《黨風政風監督員隊伍運行工作機制》,明確廉情收集、宣傳引導、參與檢查等6個方面19項監督重點,明確監督流程、監督措施等,充分考慮黨風政風監督員實際,著力解決“監督什么”的問題。
“除了在黨風政風監督員的選和育上下功夫,我們還在考評管理上做文章。”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區紀委監委制定《黨風政風監督員考評辦法》,分日常和年終對黨風政風監督員進行考核,鼓勵街鎮對考評優秀的黨風政風監督員給予一定的物質激勵,并予以公開通報表揚。
各街鎮也對黨風政風監督員管理提出了個性化措施。小市街道實行“月評星”制度,對每月評選的“監督之星”公開表揚,同時發放200元左右交通、通訊補助,對不能勝任的予以調整、解聘或清退。
截至目前,全區92個村(社區)已全覆蓋聘請黨風政風監督員153名,共發現疫情防控、村級公開、困難救助等方面問題24個、線索3條,提出建議41條,推動解決群眾具體訴求32個。
(曾永強 肖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