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政法“引擎”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來源:敘永縣政法委 作者:殷欣 發布時間:2022-11-08 10:08:26

        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我國“三農”問題的一把金鑰匙,在法治中國建設日趨完善的今天,強化法律援助供給、拓寬法治文化輻射面,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助力。近年來,敘永縣政法系統主動擔當作為,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圍繞產業振興、生態振興和民生民心等方面,展現法治的引領與保障作用,以法治作為“引擎”為農業農村的治理與經濟發展書寫新的篇章,不斷增強城鄉群眾的法治參與感、安全感與獲得感。

        2dc7c096d6c8af989c85533597cacba.jpg

        一、 產業振興:政法助推特色產業,保障群眾增收致富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農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敘永縣政法系統主動作為,充分發揮預防、監督、懲治、普法等職能作用,聚焦農業農村特色產業項目與產業鏈,不僅立足自身的職能幫扶致富,切實為每一個農戶帶來收益,更以“政法力量”助推特色產業的發展,統籌謀劃,促進農業生產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邁進。

        幫扶致富

        “羅叔叔,你女兒今年在家上網課方不方便啊?”“方便,有手機的……”羅其遠是尖山村脫貧戶,當原敘永縣法院法官劉利莎了解到肢體二級殘疾的羅其遠獨自供養女兒羅緒在重慶讀職高,生活十分困難之后,她不僅積極幫助羅其遠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在尖山茶場為他找尋到了合適的臨工崗位,還聯系了社會愛心人士對該戶進行長期的教育資助。

        像這樣立足職能、切實助力農戶增收致富的舉動在整個縣政法系統里并不少見,有的更是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工作體系。通過幫扶工作全面成長為熟悉農村工作的精兵強將。幫扶責任人設身處地、面面俱到地為群眾考慮,既有引導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有主動聯系農戶就近就業、創新創業,實現共同富裕。

        敘永縣委政法委除了派駐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到江門雙蓮村參與該村鄉村振興工作,積極協調推進雙蓮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完成26公里道路硬化及1000余畝農田改造。

        敘永縣檢察院檢察官魏龍負責幫扶脫貧戶羅永紅,在了解到脫貧戶家的女兒羅莉大學畢業失業在家后,主動聯系、積極提供幫助,最后通過選聘幫扶羅莉到鎮政府就業,切實實現農戶羅永紅家穩定與增收。

        經過全縣政法系統干部職工的多年奮戰,“法治之力”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強力動能。

        “以茶惠鄉”

        除了點對點地幫扶到個人,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外,敘永縣政法系統還緊扣鄉鎮集體經濟發展及農民增收的主線,大力推動鄉村產業特色化發展,提高綜合效益,帶動更多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敘永縣檢察院在原本脫貧攻堅的幫扶基礎上,積極幫助新一屆村領導班子搶抓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重戰略疊加機遇,全面落實瀘州“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努力躋身“南翼”敘永的茶基地示范村鎮。

        敘永縣檢察院定點幫扶向林鎮躍龍村,發展現代茶產業基地,振興萬畝茶園,打造敘永縣茶葉品牌。2021年為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經濟發展,并筑牢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礎,敘永縣檢察院協助該村爭取項目資金200萬,新建400畝茶葉基地,目前現代茶葉基地達到2000余畝。2022年爭取到了縣上支持,投入資金700余萬元,打造現代茶葉園區1000畝。

        在敘永縣檢察院的幫助下,向林茶產業積極招商引資,與浙江越玉蘭茶葉有限公司簽訂意向性協議。此外,敘永縣檢察院還指導擬定了2022-2025年茶葉發展目標,規劃實施8000畝綠茶基地,結合自身的2000畝茶葉基地,初步完成萬畝茶園覆蓋。新增3到5條茶葉精加工生產線,培育萬畝茶園,打造10億元產業。敘永縣檢察院以消費促扶貧,在2022年向向林鎮集體公司購買2萬元茶葉,幫助村茶廠銷售22余萬元春茶,提升了茶農種茶積極性。

        在敘永縣檢察院協調企業、投資興業的舉措下,向林鎮踐行“兩山”理念,推動茶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構建完備的茶產業鏈,打造敘永特色茶品牌,扎實穩固地實現著產業振興。

        ac7a58c39a12bbb26cbe8082b24714e.jpg

        二、生態振興:以“赤水丹心”建設美麗鄉村“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重要論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在推動產業振興的同時,向內的關注與發力必不可少,需要做好生態振興的建設。在這方面,敘永縣的法治力量同樣起著重要作用。

        “禁漁區捕魚確實是我們的不對,我們也愿意買魚苗放流,希望能彌補錯誤。”通過“赤水丹心”團隊的釋法說理2021年3月因在赤水河流域非法捕撈而被查獲的6名涉案人員均認罪認罰,且自愿出資購買魚苗增殖放流,為修復水域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瀘州南翼“赤水丹心”公益訴訟辦案團隊是以敘永縣檢察院為主體的一體化辦案團隊,圍繞“四渡赤水”紅色文化傳承、“優質醬酒”產業發展優勢,立足辦案發揮公益保護職能作用,助力建設以山地避暑康養為重點的生態價值實現旅居帶。“赤水丹心”公益訴訟團隊自建立以來,共辦理民事支持起訴案11件、行政公益訴訟案共計28件、民事公益訴訟案27余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赤水丹心”突出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通過辦案督促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做好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備注:瀘州南翼“赤水丹心”公益訴訟辦案團隊自2022年3月成立)

        “赤水丹心”大力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在處理非法捕撈案例與濫伐林木案例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審查起訴的職責,而是做深檢察保護,為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鋪路架橋。“赤水丹心”團隊重視修復受損生態,2022年在赤水河流域設立增殖放流點2個,共增殖放流10余次,投放適合赤水河流域特殊水質生長魚類15萬余尾;2022年3月10日聯合多家單位建立了敘永縣生態修復基地,并現場種植樹苗300余株。

        在此基礎上,“赤水丹心”還進行了跨區域協作機制建設的探索,與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檢察院、云南省威信縣檢察院分別會簽了《開展赤水河流域保護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的協作機制》,通過合作加強對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備注:跨區協作機制在團隊成立以前建立)

        在“赤水丹心”公益訴訟辦案團隊的努力下,更多的荒地再披新綠、河流重煥生機,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為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fb3110e420f2aff8d41e6559d8e4a66.jpg

        三、聚焦民心:切實服務民生改善,精準保障基層治理

        “您好,這里是敘永縣法律援助中心,請問您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無論在什么時候撥打敘永縣法律援助熱線6759148,都會有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提供親切而專業的服務。敘永縣司法局一直堅持司法為民的工作理念,創新思路、強化措施,以法律援助和多元解糾將服務落實到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有效的法律保障。

        法律援助,建設民生工程“保護傘”

        為保證鄉村困難群眾獲得優質法律服務,今年來,敘永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法治同行”專項行動,高質量推進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雙線普法,法律援助惠民生。縣司法局以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一方面,通過“法治永寧”微信公眾號推出《法律援助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向受眾普及法律援助申請范圍、申請程序等內容;另一方面,依托敘永縣拓荒牛法律服務團,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鄉鎮司法所職能職責,通過23個鄉鎮同步開展到村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法律知識有獎競答等活動,讓法律援助知識延伸到更多群眾的生活中。

        務實舉措,強化服務維民權。今年以來,敘永縣法律援助中心堅持法律援助熱線6759148每天24小時在線,并借助“12348”法網平臺等共解答法律咨詢1451人次,服務農民工478名;推行“優先辦、重點辦、協作辦”的“三辦”工作方法,對“三農”案件采取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優先辦理的處理方式,今年來,合計為37名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討回欠薪30余萬元。

        體現溫度,用情服務暖民心。敘永縣司法局秉持主動服務的態度,讓受援人切實感受到法治的溫度。在受理李某某、解某某等15人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的案件時,承辦律師主動到案件當事人所在地兩河鎮雙獅村,為受援人提供精準法律援助服務。此外,對因肢體殘疾的援助對象,安排法援律師和工作人員上門服務,避免消援助對象因行動不便影響案件的辦理。   

        2022年1月,敘永縣人民檢察院聯合敘永縣司法局出臺《敘永縣人民檢察院、敘永縣司法局支持起訴與法律援助協作辦法》(以下簡稱“協作辦法”)。協作辦法共有10條,對縣檢察院與縣司法局實行支持起訴與法律援助的原則、條件以及其他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規定。該文件的簽署,在制度層面促進了行政檢察與行政機關內部行政執法監督的協調、聯動與貫通,全面提升了法律援助檢察工作的質效。

        多元調解,尋求基層治理“最優解”

        四川是多民族大省,而地處烏蒙山區向四川盆地延伸地帶的敘永縣更是少數民族雜散居縣、享受少數民族待遇縣,有苗族、彝族等30個少數民族,約7.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0.8%。受風俗習慣、語言差異、發展不均衡等因素影響,民族地區糾紛多發,調解難度較大。

        2017年3月,敘永縣以摩尼法庭為試點,充分聯動各方力量,在邀請鄉賢寨老運用習慣法參與調解的基礎上,完善訴調、檢調、公調、訪調對接及非訴銜接(司法確認)機制,逐步形成一套高效、多元的糾紛調處模式——“石榴籽”調解模式。水潦彝族鄉的一起爭端在這樣一種“石榴籽”調解模式的作用之下得到最平和、最圓滿的解決。該鄉的村民魏某與楊某平日里關系不錯,卻偶然因為楊某乘坐魏某兒子的三輪車受傷而引發了糾紛。針對該事件自然有明確的法院判決,但為了更好地解決矛盾,承辦人邀請“石榴籽”調解員和當地的“德古”(注:“德古”源于彝語音譯,指在彝族地區德高望重、具有較強糾紛調解能力之人),在多次對話說理、交心解怨之后,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意見,依判決進行賠償并按照風俗打來三碗酒,三方各端一碗喝干后將酒碗猛砸地上摔碎,由此了結了爭端。

        摩尼法庭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法庭,專門負責審理全縣范圍內所有涉少數民族同胞的糾紛,自摩尼法庭建立以來,轄區糾紛逐漸減少、民風逐步向好,成為踐行為民辦實事的典型,也成為鄉村振興工作中一張亮麗的法治名片。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葵青区| 盐亭县| 永清县| 秦安县| 呼图壁县| 兴文县| 邹城市| 霍城县| 马关县| 和林格尔县| 玛纳斯县| 灌云县| 溧阳市| 宝山区| 荥阳市| 桐乡市| 滦平县| 正定县| 镇远县| 武强县| 祁连县| 东乡县| 忻州市| 浪卡子县| 揭阳市| 大庆市| 沾益县| 五常市| 罗甸县| 山阴县| 揭阳市| 措美县| 白城市| 扶绥县| 延庆县| 怀安县| 中方县| 浦县| 清涧县|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