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瀘州市敘永縣有這樣一個地方,是夏季均溫不到25℃的康養消暑天堂,是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紛飛的冰雪勝地。在這海拔“1902”瀘州之巔,活躍著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以民心守護為己任,對黨絕對忠誠,堅持黨建引領,把政治建設置于各項工作“第一高地”的隊伍。他們忠誠守護著敘永的南大門,他們是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14人隊伍,他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實際行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今年4月被評為“全省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集體”,他們將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局,用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群眾路線,勇做鄉村振興“護鄉人”。
民心守護,真情護佑群眾平安
“孃孃,這是你要的藥,你收好,這個藥一天三顆,一天三次,另外這個藥是一天一次,一次一顆,我都給你寫好的,你吃完了就給我說,我又給你帶哈。”
“喂,你好!對我這里是分水派出所,好的,你把剛才我給你說的資料都帶齊。今天下雪了,路上注意安全!”
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發生在分水派出所干警與群眾之間。不管是大到維護轄區內平安,還是小到家長里短,派出所干警們都用心用情對待群眾的每一件事情,用他們鄭所長所說的話就是“民事不可緩,凡事認真辦”。
“民心守護就沒有小事,只要事關群眾利益,再苦再難,我們也要想在前,站在前,辦在前,真正的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才是護民心,守平安。”分水派出所干警趙學均這樣說。懂群眾心、解群眾難、紓群眾憂,這是扎根在分水派出所全體干警們心里的一句話。疫情期間干警為居家隔離群眾送藥,不分晝夜堅守在疫情卡口,讓群眾感受到了“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的警民情;為外出流浪10多年村民解決了“黑戶”難題,讓被救助人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冬季道路結冰通行受阻,為了滿足游客觀雪的迫切心情,干警們徹夜巡查鏟雪除冰,解決游客步行上山5公里的困難……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數九寒天,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街道村落,無論是園區道路還是露營場所,有群眾的地方就有警燈閃爍,有煙火的地方就有警察身影。
糾紛調解,真心紓解群眾憂愁
敘永縣分水鎮位于敘永南緣距縣城60公里,與云南威信相鄰敘威路、敘威高速越境而過是四川進入云南的南來第一鎮。羅漢林鄉村振興農業園區的高速發展、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調紛止爭工作成為干警們的必修課。
“你們兩兄弟征地賠償款的事情就解決好了,以后不能再鬧了,更不能因為一己私利就阻礙施工。你們是家人,有事要商量著來辦。”
“對頭,對頭,我們都聽你的周公安,給你們添麻煩了,喊了弄多人來解決我們的事情,跑弄多趟,辛苦大家了。”
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由縣委政法委牽頭,在全縣23個鄉鎮全覆蓋建立了以“不用到處找就能反映民情民意、不用到處跑就能表達訴求、不用到處求就能化解矛盾”為理念的“石榴籽民心守護站”,真正實現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路徑,而此刻干警周建康正在羅漢林石榴籽民心守護站調解王氏兄弟征地拆遷賠償款項的糾紛。石榴籽民心守護站將“單打獨斗”變為“群策群力”,將“單科門診”變為“專家會診”,探索“綜治中心+“兩所一庭”+村委會+群防群治力量(法律工作者、鄉賢、平安志愿者等)”的矛盾糾紛四級調處模式,即:矛盾糾紛多方排查、矛盾糾紛聯合預防、矛盾糾紛分類調解、矛盾糾紛專項化解,真正有效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確保了重點建設項目的有序推進,群眾的安居樂業,曾經的舊村落展開了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敘威高速順利通車、羅漢林園區如期開放,瀘州之巔羅漢林成為川南康養勝地,當地群眾真正享受到鄉村振興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柔性執法,讓司法有力度更有溫度
公正執法是為了守護群眾的合法利益,如何在公正執法的前提下,將人性、理性、柔性融入執法全過程?分水派出所干警們一直在探索,既讓執法公正又讓司法有力度更有溫度。
羅漢林鄉村振興農業園區旅游業的開放,讓周末的分水鎮一改往日的冷清變的人聲鼎沸起來,省內外的游客們紛紛來到瀘州之巔感受這里25℃的夏天和冬日的初雪。面對單日接待游客量過萬的艱巨任務,分水派出所開啟了“寵游客”模式的柔性執法措施,對游客插隊導致交通擁堵等行為實施教育引導,確保園區交通順暢安全。
“執法是為了群眾,以善意的勸導為導向,比生硬的執法更能彰顯司法的溫度,也更能滿足群眾的需求。”分水派出所鄭所長說。以羅漢林警務室為前沿陣地,在園區常態化開展交通管理、隱患排查、疫情防控等工作,讓警力跟著警情走;每逢周末節假日,合理安排調配警力,屯警園區,提高見警率;開展常態化巡邏,真情為游客提供幫助,讓警力跟著“熱點”走,讓警務工作延伸至最前沿,提升“為民辦實事”的服務能力,護航園區全域平安。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全縣政法干警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大力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實際行動肩負起新時代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為拼經濟、搞建設貢獻敘永政法力量!
(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