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政策。為全面整治撂荒地,提高耕地利用率,發展糧油產業,內江市市中區出臺了《內江市市中區產業發展獎勵補助》,安排了600萬元用于2022年撂荒地整治和2033—2023年糧油產業發展,對符合條件整治的撂荒地按照4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整治后若發展糧油產業,將再追加400元/畝,這極大的激發了撂荒地復耕主體和糧油產業發展主體的積極性。
培育主體。撂荒地整治過程中,培育了種糧大戶1 家,村集體股份合作社45家,專合社2家,家庭農場9家,龍頭企業1家,社會化服務主體(農機專合社)1家,其中30—50畝的主體20家,50—100畝的主體25家,100畝及以上的14家。2023年通過持續追加糧油補貼,2023年新增主體17家,為市級糧油園區創建和糧油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模式。探索3年“零租金”5年“低租金”等方式,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撂荒耕地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例如大灣村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等45家主體流轉撂荒土地后3年內免地租。探索撂荒地復種“糧食+”等多種糧經統籌種植模式,增加收益渠道,例如永安鎮瓦堆灣村積極發展玉米—黃花套作模式。探索“企業+經營主體+基地”的利益合作機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例如朝陽鎮紫荊苑專合社整治撂荒地800余畝后與企業簽訂合同種植鮮食玉米,實現了合作共贏。
建立機制。充分利用“微甜城”、“最內江”、“中區融媒體”等新媒體與內江日報、內江電視臺與“村村響”傳統途徑,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宣傳撂荒地復耕復種典型案例,鞏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建了“區級督導、鎮級負責、村級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千企進千村、萬人幫萬戶”的幫扶機制,并組成督查小組,不定期對已整治的撂荒地進行巡回監督,避免出現二次撂荒、反彈回潮,有力構建保護有力、建設有效、管理有序的耕地保護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