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太伏鎮“黨建+”模式引領基層治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來源:瀘縣太伏鎮人民政府 作者:李清波 發布時間:2023-04-17 14:43:35

        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建引領,提高基層治理效能。近年來,瀘縣太伏鎮牢牢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積極創新基層治理“黨建+”模式,以網格治理為抓手,大力實施“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治理模式,不斷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組織體系、推進陣地標準化建設、提升村干部隊伍綜合素養、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等,逐步實現高效便民、共治共享、鄉風文明、環境宜居、產業發展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681713871091.jpg

        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完善基層治理體系

        推動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是關鍵。太伏鎮在推進深化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工作過程中,積極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各基層黨組織結合實際進行“模式、機制、載體”三方面創新,有效打通了基層治理服務“最后一公里”。

        太伏鎮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引領,將黨支部設在網格上,將黨小組落到網點上,將每名黨員納入網格黨支部管理,形成以網格內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三級聯動縱向治理組織體系。全鎮以村(社區)、小組為單位劃分網格21個,實行村(社區)支部書記兼任網格長,在網格內建立黨員中心戶聯系群眾服務機制,以15戶-30戶為一聯,劃小劃細網格“細胞”。以“一長一員”(一個網格設置一個網格長一個網格員)模式組建網格團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全覆蓋成立功能性網格黨小組,打造“黨小組+網格員+十聯戶”基層治理“鐵三角”。加快推廣“十聯戶”聯防守望、抱團發展模式,明確“十聯”內容,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同時建立網格內“吹哨報到”機制,充分調動網格內各企事業單位、鄉賢等資源力量,形成“黨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的“一核多元”橫向治理機制。

        太伏鎮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工作機制,深入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完善村級辦公場所功能,積極整合衛生、文化、計生、治安等服務職能,細化服務項目,開展“一站式”服務,并積極配套農家書屋、文化廣場、道德講堂、廣播室、文化墻、公示欄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村級陣地綜合服務功能,使村級活動場所真正成為黨群議事學習的場所和為群眾辦事的“便民服務中心”。

        “我們鎮內21個村(社區)健全完善了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體系,通過召開村民小組大會、院壩會,召集村民集體協商議事、決事、辦事,引導村民廣泛參與項目建設、環境整治等,調動了村民參與村組事務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村級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太伏鎮黨委委員、組織宣傳統戰委員黃宇說道。太伏鎮積極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落實村務公開規范內容,民主監督效能持續提升。修訂村規民約,提高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實現依法治村、以規管村。

        1681713889261.jpg

        黨建+助力村干部“有位有為”,做強人才支撐

        基層干部既是基層的管理者,又是當地群眾的“跑腿員”“廣播員”“安全員”,是鄉村振興的“領頭羊”。太伏鎮多舉措引人才、強人才、留人才,為實現鄉村振興筑牢“人才支撐點”。

        太伏鎮不斷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儲備村“兩委”年輕后備干部30人,組織40余名村“兩委”干部參加學歷提升班,村級班子結構更加優化,整體素質有效提高,戰斗力明顯增強。

        1681713929339.jpg

        同時充分利用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專題培訓、集中輪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指導村干部利用“酒城先鋒平臺、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進行線上學習,引導村干部深入學習政治理論、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知識,提升業務能力。把村干部培訓納入全鎮干部培訓計劃,扎實推進學歷提升工程,做好“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定期組織村“兩委”干部、駐村干部召開“談心談話”,抓好村干部、駐村干部日常管理,提升服務群眾能力。

        1681713948481.jpg

        切實提高村干部待遇與福利,完善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勵提升機制,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勁頭、生活上無顧頭。同時加強村級干部黨風廉政教育,強化作風建設,加大對村干部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深化正風肅紀。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

        太伏鎮以“基礎實、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為發展目標,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產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探索形成了“集體主辦、村民參加、利益共享”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圍繞“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能人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工作思路,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黨建模式,把支部建在合作社、建在產業基地,成立柑橘黨支部、水稻制種黨支部、村集體公司黨支部、枳實枳殼黨支部等產業黨支部,有效盤活了土地產業、勞動力、科技、市場等各類要素資源,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了集體增效、農民增收、互利共贏。

        依托地理優勢和生態優勢,按照“合理布局、規模化推進、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的方針,努力實現從在田邊地角、干溝箐邊和荒地種植向適宜耕地種植轉變。發展龍眼、柑橘、水稻制種、中藥材(枳殼枳實)、糯紅高粱“五大萬畝”支柱農業,不斷做強特色農產業,促進群眾致富增收。

        (李清波)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自治县| 阿克苏市| 隆化县| 确山县| 额尔古纳市| 光泽县| 伊金霍洛旗| 富锦市| 津南区| 比如县| 封丘县| 新郑市| 罗源县| 林甸县| 平塘县| 诏安县| 蒲江县| 南开区| 江阴市| 湘潭县| 马尔康县| 阿拉善左旗| 巴中市| 库车县| 宽城| 晋城| 泊头市| 涿州市| 南皮县| 林甸县| 朝阳市| 新昌县| 乡宁县| 彭阳县| 临沧市| 会同县| 兴化市| 冕宁县| 乌拉特后旗|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