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會理市樹堡鄉祭龍村五組大山山頭,村民們正忙活著。這一天,是這座山頭通電后,首次用電抽水,他們要為山上三十多口水窖蓄水,為煙葉移栽做好準備。
村民劉國春小心翼翼的拉動發電機閘閥,幾聲悶響后,水管里響起了涓涓水流聲,順著水管流進了干涸的水窖中。村民們瞬間歡呼起來,這其中,最為高興的當屬祁芬了,在高山上架電的點子,就是她出的。
作為85后新煙農,祁芬種煙已有三個年頭。這些年,她的種植面積翻倍增長,人年輕,有勞力,種煙收入一年最高達到了24萬元。
去年,因遭受嚴重冰雹災害,祁芬家70畝煙葉全部受災,其中65畝絕收。盡管在煙站的指導下,通過培育杈煙和改種玉米,祁芬挽回了7萬多元損失,但面臨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以及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她知道,種煙是唯一的出路。去年年底,她投入了2萬元,深翻了40多畝土地,準備從頭再來,大干一場。
“我們的煙地大多在山頭上,年年種煙都要用燃油抽水機到機井抽水,那可是出了名的‘油老虎’,成本高,還費時費力。”為了發展烤煙,祁芬和丈夫劉國春商量,要是能把電架到山上,倒是能解決他們很大的問題。
此話一出,樹堡煙站網格員劉曉華頓時來了興趣。祭龍村700畝種煙土地都在這個山頭,每年20多戶煙農抗旱保苗苦不堪言,要是能通電,抽水的問題就解決了。在他的協調下,很快,高山架電的方案,得到了當地電管所的支持。
“大家都是老煙農了,煙也是要一直種下去的,把電架到山上去,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兒嗎?”在煙農互助組的小組會上,身為組長的祁芬興奮地表達她的想法。“樹堡年年干旱,要是把‘油老虎’換成‘電保姆’,抽水就不是事兒了,不止種煙輕松,種啥茬口作物都不受累,這可是造福幾代人的好事,干得。”丈夫劉國春肯定地補充道。此話引得組員們拍案叫好。
“想法是好,可這費用不低吧?”有人嘟囔著說。提到出錢,大家都噤了聲。
“賬我已經幫你們算好了,架電長度3.5公里,需要大小電桿32根,8000余米電線,再加上人工費,大概需要7萬來塊,你們十戶人,一戶一萬元都用不到,換未來很多年的輕松,還是值得的。”劉曉華翻出這些天與電管所協商的記錄,趁熱打鐵道。
“電通了,水夠抽嗎?別得不償失啊。”祁軍提出了他的疑慮。
“你們擔心的問題我們也做了規劃,今年我們會在壩子村實施共享機井計劃,也就是大家排隊抽水,人人有份哈。”劉曉華娓娓道來,打消了組員們的顧慮。十位組員最終達成了一致,共同出資7萬元架設電纜。
4月10日,送電工程將水送到了水窖。“電保姆上山嘍!”“水窖都滿了、30多口都滿了!”山上三十多口水窖都蓄滿了水,村民們個個奔走相告,歡呼雀躍,喜笑顏開!整個工期前后歷時30天,一共使用了32根電線桿,此項工程使煙地800余畝受益。
“有信心不一定會贏,沒信心一定會輸。”樸實的祁芬夫婦在將水窖蓄滿水后,望著自家已預整完的山地有感而發,他們表示,種煙這條路會一直走下去,并有信心能在今年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樹堡鄉常年干旱少雨,像他們一樣“看天吃飯”的樹堡煙農年年與天斗,遭受大災重創之后,他們不再“怨天尤人”,信心反而更足了。
目前,會理市樹堡鄉374戶煙農的8800畝煙地,已基本移栽完畢。
(余瑜 劉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