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雨城區望魚鎮沙坪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功能,通過供需對接、融合發展,推進“大動員”、打造“大產業”、帶來“大變化”。
黨建引領,“小團隊”推進“大動員”
兩級書記強引領。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工作原則,推行鎮級負責、村級落實工作制度,形成鎮黨委書記親自抓,村黨委書記具體抓的責任落實機制。三類干部壯隊伍。推進鎮干部、駐村第一書記與村“兩委”結對,手把手教思路、教方法,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沙坪村發展誰來干、怎么干”大討論,讓黨員群眾議項目、謀產業、話發展。多個朋友聚合力。按照“對內發力抓產業,對外借力聯部門、搭企業”的發展思路,與區人大、區稅務局、雅安小航電器有限責任公司“交朋友”,建立“支部共建+黨員互帶”機制,解決思路不清、融資不足等問題。
供需對接,“小優勢”打造“大產業”
小竹筍創“綠品牌”。立足竹林資源,建設竹筍加工廠,實現原料竹500元/噸到生態干筍16萬元/噸產業價值提升,獲得雨城區首個“天府鄉村”集體商標標識使用授權。七彩蛋獲“好口碑”。調研市場需求,鎖定“筍+雞”套養方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深化“合作社+企業”幫著賣和“線上+線下”一起賣兩種銷售路徑,每年銷售五黑雞約2000只、七彩蛋約30萬枚。合作社拓“大市場”。以“竹筍+五黑雞+七彩蛋”農副產品為主導產業,成立四基平養殖專業合作社,把分散農戶“整合”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凝聚農戶一條心,預估2023年銷售收入破100萬元。
融合發展,“小嘗試”帶來“大變化”
篳路藍縷開竹林。立足竹林多、山地多,人少、錢少實際情況,通過第一書記出辦法、幫扶部門出資金、沙坪村民出力氣的方式,爭取“創業”資金10余萬元,購買1萬余只五黑雞雞苗分發給村民,賺取“第一桶金”,實現貧困村“超車”。順勢而為增收入。按照竹筍就近賣減少人工成本,雞、蛋走遠賣提高產品價格的原則,村民從2017年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到2022年突破1.6萬元,腰包鼓了,底氣足了,日子一天過得比一天好了。幸福生活別樣紅。村黨委探索以村集體經濟劃撥為主、政策支持為輔的“互助共享基金”模式,用于村內教育資助、困難救助等,真正使村集體經濟發展受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