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內江市東興區:產村共融面貌新

        來源: 作者:周有為 發布時間:2023-05-31 14:59:11

        蜀地初夏,生機盎然。走進內江市東興區永福鎮黃精種植基地、生姜產業園,勃勃生機撲面而來。自開展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以來,東興區永福鎮積極作為,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穩定增加群眾收入,改善人居環境,深入開展“六凈六順”,健全各項工作體制機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美麗永福風景照 (1).JPG

        美麗永福風景照 (2).jpg


        特色產業引領鄉村發展。永福鎮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黃精、生姜等特色優勢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一是建設鯉魚塘村黃精、天冬種植產業園,總投入 400 萬元,種植黃精 600畝,天冬 1000 畝。輻射帶動 500 余戶農戶增收,計劃三年內產業產值達到 3 千萬以上。使園區成為“川藥黃精”的優質生產基地,黃精產業成為帶動全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龍頭產業。探索推行“4321”收益分配模式,黃精純利潤按照投資人、管理者、村集體、農戶四方分別按照 4:3:2:1 比例分成。核心種植區集體經濟每畝土地年增收 10000 元以上,村民每畝土地年增收 1000 元以上,參與投資生產的農戶每畝年均可分配收益 4000元以上。村集體每年收入可達 100 萬,從集體收入空殼村一舉變成集體收入強村。

        二是深化校地合作。采用專合社+農戶+農科院校合作方式,種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永福生姜”,注冊了“甜城永福”商標。與重慶文旅學院內江市農科院簽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東興工作站、“生姜新栽培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項目正式落戶永福鎮。并授牌給高灘種植專業合作社“永福生姜種植研究站”。重慶文理學院專家,學者到村建立實驗基地,指定專人負責技術指導。專合社也入駐了“天府科技云”平臺,結合傳統的種植技術與現代科技,改進種植方式:深溝種植,淺溝種植、洞姜種植、桶裝換土不換地種植、密集種植。改進后畝產可達 6000-8000 斤。每畝成本在 15000元左右,收益在 3 萬元以上。

        三是發揮電商平臺的作用。成立“永農匯”永福電商服務中心,由東岳社區、曹家溝村聯合經營。在初始線下銷售的基礎上,逐步開發線上銷售渠道,建設了“青云谷”電商微信小程序,通過抖音、微信等平臺進行宣傳銷售。自運營以來,累計銷售額已達 162 萬元。


        鄉村面貌改善提顏增色。綠蔭鋪野換新光,萬物并秀競芳華。永福鎮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堅持在增強廣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上下功夫,切實推動環境真正美起來、靚起來。


        新廟子村新農村.png

        一是從基礎設施入局,沿清流河修建觀光休閑步道 5 公里,修建環鎮公路5 公里,輻射帶動各村加速發展。

        二是新廟子村風貌改造獨具風格美。村民聯建的村莊猶如一幢幢小別墅,兩層、三層、四層的樓房錯落有致,民居風貌整潔、美觀,住戶的門窗、墻面風貌各一,色調風格特色鮮明。漫步在秀美鄉村間,處處是景,風貌改造帶來的變化令人欣喜。

        三是盤陀村內循環種植櫻花樹 7000 余株,在全村總里程 8.5 公里的村級公路兩旁布局培植,讓蜿蜒在山間、田野的“櫻花走廊”為鄉村面貌提顏增效。采取業主利用公路兩旁的閑置地種植櫻花,村民享受櫻花綠化美景,業主如要出售花圃,必須補植相應空檔。這樣,既解決了業主無地種植苗圃,又解決了村上無錢購買樹苗的難題,加速內循環,各美其美。同時,采取“村集體+農場+農戶+投資人”方式共建生態林下養雞項目,盤活村集體 60 余畝林地資源,進行林下網格養雞,既環保科學,又確保質量。引進企業發展“糧食+蔬菜+藥材”復合套種 1600 畝。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打造生態鄉風文明品牌。(周有為)

         


        責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千阳县| 五家渠市| 白城市| 黄骅市| 新野县| 贵德县| 河曲县| 宁化县| 沅江市| 合阳县| 泊头市| 怀安县| 衡阳县| 汉中市| 安多县| 阜新| 岗巴县| 博客| 镇巴县| 镇远县| 南充市| 禹城市| 建德市| 琼中| 邵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沙县| 扶余县| 江达县| 德惠市| 钟山县| 建平县| 洪湖市| 都安| 阿鲁科尔沁旗| 柳州市| 沿河| 南开区| 托克托县|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