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白玉縣,屬于夏的烈日已經褪去,只余下秋的金黃與豐收。
自2021年7月起,省司法廳定點幫扶工作隊扎根于此,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興產業促進村強民富,這里早已是用汗水與心血繪就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中秋將至,嘉州監獄鄉村振興幫扶工作組再次來到甘孜州白玉縣贈科鄉,開展鄉村振興定點幫扶系列活動,和藏族“親戚”們以多種形式共慶團圓,共謀未來。
鄉村振興譜新篇
云下白玉秋意濃
云下秋意濃
“親戚”喜團圓
“親戚,我們又來看你啦!最近身體還好吧?有沒有什么煩心事需要解決?”和贈科鄉扎馬村村民達呷、扎秀結對為“親戚”后,嘉州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秦克平就一直掛念著他們,尤其擔心他們因家人生病治療而產生經濟、生活困難。盡管一直通過電話在聯系,但一到扎馬村,秦克平就馬不停蹄地趕往達呷和扎秀家,想要當面確認藏族“家人”的情況。
秦克平看望結對“親戚”扎秀
秦克平看望結對“親戚”澤仁彭措(達呷長子)
贈科鄉黨委書記潘久合向秦克平和扎秀介紹了最新的幫扶政策。得知扎秀在贈科鄉的公益性崗位工作,每月可領800元補貼,再加上土地流轉費和其他補助,收入已較以往大幅增加,秦克平安心之余也不忘鼓勵“親戚”:“不管是鄉政府,駐村隊員,還是我們監獄,都會全心全意盡全力幫助你們。黨的政策好,但最重要的是激發內生動力,只要我們能吃苦、肯奮斗,就一定能把日子過得更好!”
達呷的次子西志青批患有慢性疾病,達呷帶著長子澤仁彭措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務工,既能多掙些錢,也便于西志青批的治療。在達呷家,秦克平見到了回來收獲青稞的澤仁彭措,他說,收完青稞,他就要返回玉樹:“村里家家戶戶都修了新房子,我家要給弟弟治病,條件差了點,但我現在和媽媽一起掙錢,再攢幾年就夠了。”秦克平對他連連豎起大拇指:“親戚,為你點贊!我們一定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勤勞致富,用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嘉州監獄黨委委員、副監獄長楊建來到結對“親戚”、扎馬村村民巴西家,仔細詢問了她家人的身體情況和家里的收入來源。“親戚,我們今天是第一次見面,這是我的電話和微信,以后要常聯系哦!”
楊建還為扎馬村其余定點幫扶家庭送去糧油等生活物資,鼓勵他們攜手合力,共繪鄉村振興“同心圓”。
楊建(左)看望結對“親戚”巴西
支部共建促發展
移風易俗譜新篇
在贈科鄉扎馬村村民委員會,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共建活動,讓現場始終洋溢著歡聲笑語。
嘉州監獄機關第一黨支部黨員代表與扎馬村黨支部黨員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為16名黨員過政治生日,并向扎馬村黨支部贈送理論學習書籍。
共建活動上,還對前期評選出的衛生先進家庭,和積極整改民房用電安全隱患的獲獎村民進行了表彰。
村民扎西措站在臺上,害羞又興奮地向大家展示她衛生評比的獎品——家用燃氣灶:“之前不太在意衛生問題嘛,家里東西都是隨意堆放,電線裸露、老化,村干部反復上門來勸說,跟我講安全隱患……現在線路改造了,家里居住環境也改善了,好得很!”
普通話的“青稞”怎么讀,請你試一試
夜校授課活動中,嘉州監獄機關第一黨支部黨員化身“語文老師”,與扎馬村村民共同學習常用詞的普通話讀法;活動在大家合唱國歌中迎來高潮。
產業興了
村民笑了
贈科鄉扎馬村與依里村交界處,是占地600畝的白玉贈科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幾天,正是園內赤松茸的收獲期。秦克平蹲在大棚內,聽嘉州監獄六監區副監區長、扎馬村駐村第一書記代飛介紹赤松茸的銷售情況:“畝產3000至4000斤,每斤售價15至20元。今年收獲赤松茸后,明年就輪茬種植蔬菜……”
產業興,村民才能富。白玉贈科現代農業產業園正是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村民將土地流轉后,又在農業產業園務工,既學到了農業現代化技術,又不用遠離家鄉,這樣的增收致富方式,獲得了村民的一致認可。以扎馬村為例,僅赤松茸大棚種植一項,就可為村民提供長期務工崗位5個,臨時務工崗位全年1000個,村民全年務工收入超過30萬元。
兩年來,省司法廳定點幫扶工作隊與白玉縣、贈科鄉黨委政府密切配合,將鄉村振興工作與村民的幫扶需求有機融合,真心實意幫扶、真抓實干推進,用活黨的好政策,傳播黨的好聲音,不斷凝聚致富奔康的同心合力,共同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秋風起,成片的青稞翻滾著麥浪;夕陽下,贈曲河面映照出點點金光。鄉村美不美?村民富不富?生活好不好?看看拔地而起的嶄新樓房,蜿蜒平整的入戶道路,和村民臉上的燦爛笑容——你就會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