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嘴村位于白沙鎮東北部,距政府駐地3公里,由原白沙鎮青龍嘴村和太陽坪村合并而成,幅員43.8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981戶3869人,其中黨員43人。近年來,白沙鎮青龍嘴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運用“135”工作法,全面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造血”功能,實現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重大突破。
堅持“一個引領”,激活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堅持頂格推進,以黨建為引領,著力健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組織體系,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集體經濟發展全過程,有效帶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一是將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對集體經濟的領導作用,明確村黨支部書記是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第一責任人,駐村第一書記負責加強協同指導,“雙書記”聯動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在集體經濟組織和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實現黨的全面領導。二是將作用發揮在謀發展上。以黨支部牽頭,黨員為核心,群眾為主體,建立“黨支部+黨員+群眾”三層聯動機制,形成“點、線、面”結合,齊抓共管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積極搭建紅色服務平臺,通過開展聯席會、沙龍座談等形式,科學謀劃發展項目,有效促進集體經濟良性發展。三是將監管放在決策上。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監事會等內部治理機構,對集體經濟運行的全過程進行民主監督。拓展集體經濟外部監督渠道,組織農業、財政、審計等部門對集體經濟項目開展評估、審計,確保集體經濟健康運行。
聚焦“三方共建”,助力集體經濟“破繭蝶變”
立足本村實際,青龍嘴村積極探索“村集體+企業+村民”模式,凝聚優質企業力量,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為村集體經濟創收賦能,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逐步實現了企業、村集體、村民三方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一是政府搭臺,項目共建。圍繞解決集體經濟項目建設難問題,通過政府搭臺、村企合作、村民參與的方式,建成集“生態農業、采摘體驗、康養度假”于一體的生態水果采摘園項目30畝,集“吃住行游購娛”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1個。二是三方發力,齊抓共治。村“兩委”研究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編制實施方案,通過暢通就業渠道,保障企業用水用電用地等問題。村民參與集體經濟項目日常維護,通過召開黨群聯席會、村民大會、股東大會等為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企業攜資入駐,盤活土地人力資源,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三是利益聯結,紅利共享。項目發展兼顧“三方利益”,確保村集體、企業、村民共享建設成果。整合閑置資產、資源入股,培育“村集體、企業利益共同體”,招募優質企業合伙經營,讓沉睡的資源變成村民致富的源頭活水。通過“優質企業+集體經濟項目+村民”等模式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在家鼓起“錢袋子”。
實施“五項舉措”,推動集體經濟“一路生花”
青龍嘴村依據《白沙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立足本村實際,建立實施五項工作舉措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一是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合力。通過黨群大會、院壩會、座談會等凝聚共識,引導干部群眾從傳統思維模式中走出來,摒棄“等、靠、要”思想,做到外取“真經”、內換“腦子”,牢固樹立不抓集體經濟就是失職、抓不好集體經濟就是瀆職的責任意識。二是立足自身優勢科學規劃。依托青龍嘴村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吸引社會資金130萬元,建成草莓園、李子園110畝,游樂場1個、停車場1處,生態農莊12家,年接待游客3萬人次。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固本強基。邀請達州各縣、市、區人才來青龍嘴村現場交流壯大集體經濟的經驗做法,組織干部赴外地“取經”,開眼界、拓思路,提高干部適應市場、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四是利用扶持資金借勢發展。精準妥善利用中省扶持資金100萬元建設集“生態農業、采摘體驗、康養度假”于一體的生態水果采摘園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建成葡萄園30畝,2023年創收15萬元。五是規范利潤分配共享紅利。探索建立“4141收益分配模式”,集體經濟經營利潤40%按照成員享有的股份份額分紅、10%提取集體公益金、40%用于集體經濟持續發展、10%獎勵對發展村集體經濟有功之人。(金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