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優美,宜居宜業,還有健身跳舞場所。現在我們在鎮上生活,跟城里頭幾乎都一樣了”。近日,在眉山市東坡區萬勝鎮街上,提起在場鎮購房、經商情況,一家3口的萬光村村民肖國祥一臉欣慰。如今在萬勝鎮集聚像肖國祥一樣轉移的農村人口達1.1萬余人,其中就業、務工、經商等從業者6000余人,集鎮人氣商氣底氣十足,呈現一派生機勃勃景象。這是該鎮自2022年成功創建省級百強中心鎮之后,進一步按照打造縣域副中心的目標定位,在完善基礎服務設施、提高產業發展能極、改善人居環境,創新基層治理方式上持續發力,全面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中心鎮建設提檔升級,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帶來的可喜變化。
萬勝鎮地處僻遠的東坡區西部片區,周邊與丹棱縣和成都市蒲江縣接壤,全鎮幅員面積90.78平方公里,所轄11個村(社區),總計人口3.4萬人。近年來,該鎮充分利用集鎮地處原萬勝鎮公所所在地,經濟基礎較好、產業特色突出、生態環境優越、輻射帶動作用較強的諸多優勢,抓住先后被列入“全國重點鎮”“省級小城鎮試點鎮”“省級百強中心鎮”等良好機遇,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2022年6月,萬勝鎮首批進入四川“省級百強中心鎮”行列,中心鎮建設成效與經驗做法被省委政研室《調查與決策》刊發,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如何乘勢而上以此為新起點,以中心鎮建設升級加快城鄉融合發展?萬勝鎮以推進高水平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因地制宜從鎮情實際和城鎮現狀出發,科學編制城鎮發展規劃,按照打造縣域副中心和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標準要求,找準中心鎮建設工作的薄弱點,著力在基礎設施的“硬差距”和公共服務功能的“軟落差”上走實“四著棋”,全面提高鎮域綜合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進而有力有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項目助推,城鎮功能日趨完善
項目是助推城鎮建設的關鍵。近兩年來,萬勝鎮抓住成功創建省級百強中心鎮的契機,積極爭取省、市、區項目資金和整合各方資源,接續完善城鎮市政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功能。據介紹,截至目前,全鎮累計投入資金3428萬元,完成進鎮道路黑化、客運站建設、農貿市場改造、“弱電”入地、集鎮廣場等市政設施項目11個,促使硬件基礎設施更“硬”。同時,全力推進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集鎮路燈照明等多個項目的啟動實施,計劃總投資36515萬元,將進一步完善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目前,我們正在對上爭取生活污水收集和垃圾轉運處理建設項目、集鎮街面改造項目、2024年以工代賑示范工程3個項目,總投資1280萬元。”該鎮有負責人坦言,通過多個項目的實施帶動,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產業支撐,打牢城鎮發展根基
隆冬時節,走進萬勝鎮各企業建設和生產現場,到處是一派忙施工、抓生產、興產業的景象。去年投資1.68億元的鑫攀食品二期項目全面竣工投產、投資9億元的四川新川眉礦業有限公司改建項目,正在啟動實施……這是萬勝鎮以做大做強企業為龍頭,帶動農村人口就地城鎮化的一個縮影。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關鍵在產業支撐,重點在農村人口的就地轉移。近年來,萬勝鎮因地制宜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礦產業開發等特色優勢產業,依托當地的茂華食品、鑫攀食品、新川眉礦等30余家大小企業,在新上、技改、擴模中不斷加大農村轉移人口就地就業務工人數力度。該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如四川新川眉礦業有限公司,投資9億元的技改項目完成后,預計可吸納就業300人,實現年產值12億元。尤其作為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市級重點企業的四川茂華食品有限公司,經過技術創新和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15條生產線,年生產加工糖果3萬余噸的規模,由此吸納農民工達1000余人。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該鎮在穩定農業,大力發展運輸、旅游、餐飲、娛樂、電商、快遞等三產服務業方面下足功夫,促進工農互補、產城融合、一體發展。截至目前,全鎮農民就地務工、就業、經商人數已達6000余人。“我當初在場鎮買住房時,擔心就是沒有事做,難以養活一家人。自從在茂華公司企業務工,也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萬光村的王學成對現在的日子很舒心。
扮靚環境,城鎮更加和美宜居
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環境治理是題中應有義。近年來,萬勝鎮始終把環境治理作為中心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全鎮10個村整村推進“廁所革命”,使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完善生活垃圾配套設施,投資35萬元新建陽光堆肥房一座,投資60萬元對集鎮地庫進行升級改造,配套新型移動式垃圾壓縮箱,大大提高了全鎮垃圾收運效率。投資140萬元改造雨污分流管網700米,新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1座、“厭氧+人工濕地池”537個,徹底消除鎮域黑臭水體,補齊生活污水治理短板,使鎮域盤鰲河、清運河年平均水質達到III類及以上。該鎮還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鎮實現了美景、綠化全覆蓋,成為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有效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創新模式,基層治理亮點紛呈
以深化基層治理助推城鄉融合發展,萬勝鎮針對平坎、壩區和山區地理條件復雜,村民居住比較分散,基層干部工作難度較大的特點,近年在探索基層治理模式中,按照10—20戶為一個片區的標準,將全鎮82個村民小組劃分為495個片區,建立起“村兩委+組長+片長”精細化管理模式,全鎮69名村“兩委”干部帶頭擔任片長,在群眾家門口聽音、家門口議事、家門口解難,先后共集中解決了群眾訴求500余個,確保“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村”,增強了干部抓好基層治理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依托“道德超市”每月對片區農戶參與村級公益事業、鄉風文明建設等情況進行積分制管理,共發放超市兌換券3600余張,有效提升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全鎮近年成功創建省級基層治理示范村2個,基層治理工作經驗被市委辦《眉山要情》2023年第13期刊發。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深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為引領,做好產業融合、服務融合、商貿融合、區位融合‘四篇’文章,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現代文明向鄉村傳播,促進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滿足群眾對城鎮高質量生活的需求。”該鎮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