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4年成都要堅定不移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如何才能振興鄉村?在成都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溫江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民建成都溫江區總支副主委祝鳴川說出了他的理解:發展現代種業,育苗企業掌握種源優勢和育苗技術,擁有行業最前沿信息,是產業鏈最前端的核心優勢。依托育種育苗鏈主企業的集中發展,可有效改善土地閑置,效能不足,產業零散分布等問題,將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和創業,同時對人才引進,建設和美鄉村,促進城鄉融合都有巨大作用。
祝鳴川認為,如今農村產業發展存在兩大短板,“留不住人”和“招不來人”。“成都有很多知名產業園區,如天府新區的生物城、溫江的成都醫學城、崇州的家具城、蒲江的中德產業園等,在這些地方建設園區的目的之一,是讓川內,甚至重慶的人才能夠流動起來。但如果在建設初期,交通、醫療、教育、住宿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夠,是留不住人才的?!薄罢胁粊砣恕钡牡貐^則苦于沒有產業。祝鳴川說,要解決這一問題,只發展零散的商業是不行的,而是要引入龍頭,進而再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逐漸壯大發展。
祝鳴川進而指出,在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方面,溫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產業的轉型升級,花木產品從傳統的生產銷售轉型為流通銷售,減少對耕地的影響,還豐富了花卉園藝品種,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傳統園林企業也陸續進行“園區變景區,景區變商區”升級改造,形成花卉主題園、博物館等,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率。祝鳴川建議政府:一是種業強區,以溫江區為試點,圍繞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紅七星”大蒜為例,重視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建設,占領種質資源高地,充分開發和利用新優品種,豐富花卉蔬果等園藝產品,促進花農、花企轉型升級。二是出臺政策,依托“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永久落地成都)”為契機,積極聯動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與企業共同發展現代種業,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并與村集體、農民合作社聯動,完善產業鏈,從種業資源中,不斷創新迭代暢銷全國的“大單品”,樹規范、立標準、強品牌,掌握市場主動權。三是種業強鏈,因地制宜,增加糧食作物品類,以滿足淺丘地形種植條件,以大食物觀為核心,向大山要食物,同時發揮龍頭企業頭部引領作用,重視高質量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主動創新開發衍生產品,助力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