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并舉的方針。而青少年正處在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憧憬,渴望了解身邊的一切事物,希望嘗試一切從沒經歷的事情,但是判別是非能力不強,對抵制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違法性缺乏認識,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襲。仁壽縣持續開展“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青春無毒 陽光前行、拒絕毒品 關注艾滋 傳播愛心、青春不毒行 未來更精彩等禁毒法治教育活動。
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陣地建設
縣禁毒辦加強校地合作,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毒品對身體、家庭、社會的危害,在有條件的校園內建設青少年毒品預防互動體驗館34個,在121個學校建設校園禁毒教育微基地,建成1個法治教育基地,將其作為推動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全覆蓋的著力點,以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禁毒教育為主線,將禁毒法治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體系中,為學校開展禁毒法治教育提供教育陣地。
全方位、多角度、常態化開展特色禁毒法治教育
各學校將禁毒法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在校園內開展常規性、有特色的禁毒法治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識毒、防毒、拒毒意識和能力。通過法治副校長講禁毒、漫畫手繪、文化墻、手抄報、主題班會等,常態化進行禁毒法治宣傳。借助校園法治課程、手抄報比賽、知識競賽、調查問卷等,打造濃厚的學習禁毒知識、強化禁毒意識的校園氛圍;在國際禁毒日等重要節點,有計劃地開展禁毒法治教育宣講有獎競猜等豐富多彩、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
下一步,仁壽縣將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毒品預防教育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強毒品預防教育專兼職教師、法制副校長、校外禁毒輔導員、毒品預防教育專家等禁毒師資建設;要繼續深入推進“6.27”工程,把毒品預防教育融入各級各類學校德育、法治、安全教育,發揮學校這一主陣地作用,從而實現“學生不吸毒、校園無毒品”的總目標。二是加強綜合治理,凈化社會環境。一是要消除不良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堅決查處各種傳播垃圾文化的行為,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產物。二是要對娛樂場所進行嚴格監管,嚴禁未成年人出入不適當的娛樂場所。與此同時,要增加圖書館、體育館等場所的建設,給青少年課余時間有更多的選擇。三是加強社區預防工作。社區有計劃地在最有可能受毒品危害的青少年中,分層次地開展預防性教育,針對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思想層次的特點,通過開辦毒品預防知識講座、禁毒宣傳班等,進行禁毒預防教育。通過各種類型的文體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業余文化生活,有效預防青少年涉毒。對吸毒青少年要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針對思想狀況,因人施教,對癥下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熱情而耐心地做好思想轉化工作。堅持把毒品預防教育作為青少年道德教育和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禁毒教育體系,形成學校教育全民化、理念手段人性化、課堂內外一體化、學校家庭無縫化的禁毒教育模式,取得“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