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五育并舉 整合融通

        ——聚焦眉師附小37年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探索之路
        來源:東坡區眉師附小 作者:陳曦 彭小強 發布時間:2021-03-22 09:31:41

        創辦于1904年的眉山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坐落于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故居三蘇祠旁,是一所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的百年名校。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長期堅持“一個中心,兩個支撐的整合教育”改革研究,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實施路徑,扎實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圖片5.png


        “一個中心”,即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統領;“兩個支撐”,即整體把握和綜合施策的兩種策略支撐;“整體把握”是將五育并舉、整合融通把握好;“綜合施策”則是改革學科課程、突出實踐活動育人、建構文化育人體系。

        改革,開啟素質教育的“破冰"之旅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眉師附小就敏銳地洞察到:分數主宰的小學教育偏離了教育本位,必須歸位于學生素質發展。為探尋出一條素質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1984年,眉師附小以“整合教育”的科研課題正式開啟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改革研究:整合教育力量,以調整教育內容、手段為經,以改革學科教學為緯,主動探索學生素質發展的途徑。深化整合思想,延展內涵;縱向重組教材,橫向溝通學科;探究學習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減少“講讀課”,增設自然、手工、閱讀、說話課,拓展活動課……學校相繼實施了素質教育開展的一系列舉措。當時,政策背景、社會環境、教育力量、研究力量的制約,使學校的探索遭遇了“破冰”之苦。比如,一些家長就詰問:“這樣搞孩子的成績有保證嗎?”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新要求,給學校開展的素質教育探索打了氣、鼓了勁。借勢而為,學校在前兩輪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推行素質教育。在“向家長的一封公開信”中學校這樣說道:學生素質發展高于一切,學校教育當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合力促進學生素質發展。這充分表明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態度與決心。

        活動,拓展學生素質發展的空間與路徑

        素質全面發展,更需要具體環境下的個性發展。1998年,“培養小學生特長研究”成為眉師附小研究學生個性發展、開展整合教育的新目標。以“整合教育力量”為核心、“突出特長培養”為教育模式,學校形成了“4+3”的學生特長培訓模式:即課堂教學與特長訓練結合,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通過“課堂教學、特長訓練、課外活動”三種渠道培養學生特長。創設創新情境,營造創新氛圍,創新教學方法;拓展活動空間,豐富實踐活動,展示活動成果,評價向活動傾斜……附小的素質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2001年,由省、市、區專家組成的課題專家組在評價眉師附小學生素質時說道:“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特長和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新一輪課改到來之時,眉師附小仍然恪守著“學生素質發展”的辦學目標和教育理念,從德、智、體、美四個方面整體推進“四好少年”的素質發展,使得附小學子在課改洪流的進程中顯得更為突出與靈動。“我孩子到眉師附小讀書,全家高興。孩子成績好,還會畫畫,踢足球,拉小提琴……”工作于人民大學的一位學生家長在附信中說。他把孩子從附小轉走一年后,又堅決地把孩子從北京送了回來。

         


        文化,蘊育學生素養提升的內生力量

        2010年左右,眉師附小根據學校自身文化積淀和辦學特色確立了校園文化主題“奮勵有為,追求卓越”,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做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目標,引領、催生和激發了學校師生不斷加強自我修養、自我提升的內生動力。做“樂學善學”的探索者,做“崇尚真知”的實踐者,做“責任擔當”的主人翁,德、智、體、美、勞五育共進,五育并舉,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更為全面,更加多元,更顯豐富。

        2019年,眉師附小遵循學校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把握學校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發掘學校文化優質基因與東坡文化元素,提出構建起以“奮勵篤行,慧澤賢雅”為核心理念的“賢雅教育”思想體系,其核心訴求是培養自我奮蹄、品學兼修、尚美樂創的賢雅學生。“自我奮蹄”,點燃人生奮斗的精神力量;“品學兼修”,奠基生命的學習能力和道德力量;“尚美樂創”,著力創新能力和尚美素養培養。三者融合,實現知識素養、能力素養、道德素養、情感素養、審美素養、個性素養的全面培養,開啟品質豐盈、活力飛揚、潛能釋放、貢獻卓越”的賢雅人生。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權利,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特點和成長規律,拓展發展時空、優化發展路徑、激發發展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優質成長是學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又一注腳和完美詮釋。7名全國好兒童好少年、市級以上優秀少先隊員和十佳少先隊員近30名……附小素質教育搞得好,已是眉山人的共識。

        整合教育,碩果累累

        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統領,以整體把握、綜合施策的策略為支撐,五育并舉,整合融通,眉師附小三十七年一以貫之地踐行素質教育,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績和社會成效:

        藝術教育。作為四川省“首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附小已連續舉辦了33屆“藝術節”。2003年,學校獲全國少年兒童藝術風采展示大賽器樂、聲樂、朗誦類三個一等獎;2004年,學校再獲全國少年兒童藝術節綜合才藝展示最佳風采獎和獨唱優秀獎;學校自創舞蹈“眉山丫頭”獲教育系統唯一的一等獎。之后,“眉山丫頭”兩進央視,榮獲中央電視臺少兒節目金獎,成為眉山藝術教育的一張名片;2016年,附小“閃亮女孩”組合再次亮相央視“非常6+1”,為學校的藝術教育再添一抹亮色。在省、市各級中小學生藝術節中,附小屆屆都取得了十分驕人的成績。僅在2018 年的省市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中,學校的音樂類作品校歌《代代芳華》獲省市區一等獎;朗誦節目《竹誦東坡》獲省市區一等獎;音樂劇《夢在飛翔》獲省二等獎、市區一等獎;器樂重奏《拔根蘆柴花》獲省二等獎、市區一等獎。

        體育教育。眉師附小充分發揮本校體育教師特長,整合校外體育資源,組建特色體育小組,組織學生參加區、市、省體育比賽獲得好成績。2015年,學校2016級學生李泉參加四川省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女子丙組單打第一名,創造了眉師附小學生參加省級賽事的最好戰績;在眉山市、區各級舉辦的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乒乓球、籃球、足球等比賽中均取得好成績,連續多年在省市健身操舞大賽中,均獲得一等獎。

        科創教育。眉師附小重視科技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學校從2011年正式開展機器人創新教育活動,參加機器人大賽,成效顯著。僅2017年,在四川省第九屆中小學網絡系列活動“青少年創新創客機器人競賽”中,我校獲一等獎14個(全省共設一等獎4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2個,居全省前列。目前,我校在該項賽事中連續九年獲得優異成績,科創教育已走全市乃到全省前列。

        版畫教育。眉師附小的版畫工作坊開展了扎實而富有創造性教育活動,取得了突出成效,師生版畫作品在省、市、區各級賽事中贊譽連連:《三蘇祠留影》《童心蕩漾》《童年趣事》《鳥兒飛過》《舞龍》《農閑》《絲綢之路》《國粹·京劇》《埃及印象》《美麗的家鄉》等數十件版畫作品在省市藝術節中斬獲一等獎,并交流展示。此外,學校版畫工作坊在省、市中小學生藝術節的展評中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認同與贊譽。學校相繼被授予“四川省首批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和教育部“版畫優秀藝術傳承學校”。作為美育的靚點工作,學校版畫教學相關經驗于2019年11月5日在《中國教育報》“教育展臺”刊發。

        校園影視。微電影制作是近年來眉師附小在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方面的一個創新點。重視校園影視工作的開展,形成了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影視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相輔相成的智慧校園影視教育體系。2017年在第十四屆全國中小學校園影視評選活動中學校的微電影《師道》獲得微電影入圍金犢獎;2018年獲全國二等獎2個,全省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2019年選送的8件作品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1件,二等獎6件,三等獎1件;2020年再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優秀獎1個,校長陳曦受邀在全省大會上作經驗交流。

        眉師附小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促使教師育人觀念的轉變,更助推了學校持續高品質發展的進程,優質辦學成效迎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領導的高度關注:原國家總督學陳龍俊,原四川省省長徐世群,原四川省教委主任王可植、原省教廳廳長楊泉明、原團省委書記邵革軍,眉山市委書記、市長,東坡區委書記、區長,市區教體局有關領導先后蒞臨學校調研考察,指導工作,為學校送來溫暖和關懷。學校先后獲得“全國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紅旗大隊”“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首批‘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眉山市首批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學校”等榮譽稱號。

        (陳曦 彭小強)

         

         


        責任編輯:唐方瓊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宣化县| 丰顺县| 佛冈县| 千阳县| 修水县| 海兴县| 遂宁市| 泽普县| 威远县| 阿拉善盟| 楚雄市| 平陆县| 虎林市| 阜阳市| 阿拉善左旗| 中方县| 津市市| 会同县| 翁源县| 明水县| 鞍山市| 临洮县| 合山市| 万载县| 旅游| 资阳市| 含山县| 买车| 金堂县| 陵川县| 龙山县| 昭苏县| 宁德市| 横山县| 滦南县| 遂昌县| 祁门县| 三门峡市| 于田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