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忘挖井人,生活不忘老前輩。4月9日下午,內江市東興區勝利街道中心學校黨總支部組織部分黨員和學生代表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同前往轄區內的盧王場社區和聯合社區,分別走訪慰問了楊德良和張世鵬兩位革命老兵,并聆聽了他們很感人的戰斗故事。
楊德良爺爺的故事
楊德良同志現年75歲,勝利街道盧王場社區4組人。1964年4月入伍。為保衛國門,參加了抗美援越戰爭。1967年3月11日那天的戰斗至今仍刻骨銘心、歷歷在目。“3月11日這天,戰斗十分激烈,密密麻麻的美軍轟炸機在天上飛來飛去,戰士們做好偽裝,稍有不慎敵人就會對我軍陣地一番狂轟濫炸。戰士們就用高射炮還擊,那么多的飛機,總有跑不脫的,這天總共打下了五架敵機,打中的飛機拖著長長的煙霧尾巴要沖一、二十公里才會落地。”楊老講到這里兩眼放光,神情激動,十分痛快。
回想那時的情景,真是相當艱難,吃干糧加咸菜,敵人武器裝備既先進又精良,越南人民和中國志愿軍硬是憑著敢打、敢拼、不怕死的精神趕走了美國侵略者。
學校黨總支部代表向楊老送上祝福和慰問金
楊爺爺的戰斗故事驚心動魄,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一定會好好珍惜,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今天,我們要給楊爺爺唱首歌,用《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來表達我們的決心。
張世鵬爺爺的故事
張世鵬同志現年84歲,勝利街道聯合社區6組人。1956年3月入伍。參加了平息西藏武裝叛亂的戰斗和中印反擊戰。“當時西藏一部分人想搞獨立,他們背后有外國勢力支持,叛亂的指揮中心在印度的噶倫堡。本來西藏工委和軍分區一直堅持‘不打第一槍,自衛還擊’的原則,但是叛亂分子變本加厲地圍攻和伏擊解放軍,影響越來越大,破壞越來越兇,軍分區忍無可忍,進行了堅決反擊,發起了全面平叛進剿作戰。戰斗很激烈,我還記得作戰時,一顆子彈打穿一塊木頭,又穿過戰友的背包,從背部進去,最后停留在了他的小腹里。我就留下來照顧受傷的戰友,其他人又繼續投入到戰斗中。”講起當年的場景,張老依舊思路清晰,娓娓道來。戰爭的殘酷讓人不忍直視,珍視和平何其重要。
兩頂有年代感的帽子和一件已經破爛不堪的皮大衣是張老戰斗的見證,60年前,他戴著軍帽、穿著皮大衣進行過平叛作戰和反擊戰。這名老兵與這幾樣物件之間的情感是我們無法體會到的。
學校黨總支部代表向張老送上祝福和慰問金
大家深受教育。學生朗誦了《少年中國說》,表演了舞蹈《祖國,祖國》。精彩的表現得到了張爺爺和張奶奶的肯定和鼓勵,兩位老人看到了祖國未來的希望。
歲月流逝,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兩位老兵都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很多的人、很多的事都已在頭腦中漸漸模糊起來,唯有那血與火的戰場猶如印刻在記憶中的一道深深的痕跡,永遠忘不掉、抹不去。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開創未來。(劉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