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養老詐騙伎倆變化多端防不勝防,萬源市人民法院特制作動畫《劉姥姥歷險記》,運用聲畫結合的方式講述了初來京城的劉姥姥街頭遇騙的四則小故事,希望以此來提醒老年朋友當遇到類似陷阱時,一定要不輕信、不貪心、多思考,提高防騙意識,守住“錢袋子”,安享幸福晚年。
場景一:以房養老型詐騙
故事中“房有錢”企圖通過“返利”的誘惑,騙取劉姥姥的房契,而劉姥姥也因“高額返利”而心動,主動將房契交給了他。而現實中,此類違法犯罪主要表現為通過養老形式講解和推介,誘騙老年人形成房屋產權“倒按揭”消費理念,與中老年人非法簽訂房產抵押擔保的借貸合同或相關協議,誘騙中老年人將抵押房屋獲得的資金購買其推介的所謂理財產品,從而進行詐騙或者非法集資。
場景二:古董收藏型詐騙
故事中“假畫張”假借家道中落為由,聘請團伙哄抬價格,讓劉姥姥相信其手中的假畫為真品,從而誘使劉姥姥購買其畫作。現實生活中,一些非正規收藏品投資拍賣公司以高價回收作為誘餌,吸引老年人購買所謂的收藏品,用無實物交割、固定利息返現等方式,誘騙老年人高價投資文玩字畫、古董瓷器,或以鑒定、拍賣之名行詐騙之實,致使老年人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場景三:保健品型詐騙
故事中“衛道長”通過吹噓“靈丹”神奇的藥效,且每天都是限量供應,這引得眾人紛紛爭搶,劉姥姥也不例外,被其中美容養顏、長生不老等功效吸引,來不及細思便落入陷阱。現實生活中, “保健品”詐騙往往瞄準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過各種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體健康狀況,通過贈送米、面、雞蛋等小禮品,陪伴聊天解悶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開始推薦產品,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促使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實施欺騙。
場景四:偽裝型騙局
故事中“賈觀音”扮作“觀音菩薩”,以“遭遇劫難”為由,讓原本就迷信鬼神之說的劉姥姥放下戒備,乖乖購買了所謂“消災消難”的錦囊。 現實生活中,詐騙分子會冒充“親屬”,在電話中營造緊張氛圍,謊稱自己情況危急急需用錢,迫使老年人轉賬,或者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員,偽造“紅頭文件”,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識低和恐慌心理,稱要執行逮捕,須繳納保障金自證清白。
如何防范老年人詐騙?
不要貪圖便宜:要打消“用小錢賺大錢”“不勞而獲”的念頭;
端正保健理念:要從正規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
保持警戒心理:千萬不要和“陌生人”過于接近,以免上當受騙;
樹立安全思維:不要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如本人證件號碼、各種與身份信息或銀行卡綁定的賬號、密碼等。
(魏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