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高學生網絡安全甄別意識和防范意識,有效遏制校園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11月2日下午,珙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結合審判工作實際,以“巡回審判”為切入點,將庭審“搬進”珙縣職業技術學校,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00余名師生“零距離”旁聽了案件審理。
案情簡介
2021年下半年,被告人郭某某通過網絡賭博認識了一名叫“勇哥”的陌生男子,對方讓其提供銀行卡轉賬并支付好處費。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間,被告人明知“勇哥”犯罪所得是贓款,仍提供銀行卡為其轉移資金并從中獲利5000余元。案發后,被告人經公安機關傳訊并如實供述犯罪事實。
公開審理
“咚!”,一聲清脆的法槌聲響起,庭審正式開始。庭審過程中,控、辯雙方圍繞案件的事實、罪名認定及量刑情節等展開了充分的舉證、質證、辯論。“全體起立!”珙縣人民法院當庭宣判——“被告人郭某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七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至此,一起電信網絡詐騙的庭審落下帷幕。整個庭審過程秩序井然、氣氛嚴肅,參與旁聽的師生們聚精會神,認真觀摩,深受觸動。
專題法治講座
庭審結束后,主審法官張學玲以“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共筑校園安全防線”為主題,從“什么是電信網絡詐騙”“電信網絡詐騙常見的形式”“涉及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如何預防識別電信網絡詐騙”等幾個方面向在場觀看的師生講授了一堂生動的專題法治講座。此外,還現場模擬了一些電信網絡詐騙場景,通過現場教學,切實增強青少年反詐騙能力,現場氣氛熱烈。
師生談感受
公開庭審與法治宣傳相結合,讓旁聽師生印象深刻,紛紛為本次活動點贊。
“庭審進校園,讓孩子們進一步認清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嚴峻形勢,切實增強了青少年電信網絡詐騙識別力和抵抗力,以鮮活的案例敲響青少年人生的警鐘,相比簡單枯燥的灌輸法律知識,大大增強了教育效果。作為老師,我們會加強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同學們認識到千萬不能貪圖私利觸碰法律底線!”
“旁聽了庭審,聆聽了法官阿姨的電信網絡詐騙的法治宣講,讓我了解了更多網絡電信詐騙的知識,回家后我會給家里的長輩們講相關的知識,也讓他們提高一下防范詐騙的認識。”
法官說法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類案件呈現高發態勢,涉案人員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在校學生很可能由于社會經驗不足、貪圖小利、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受害者或者幫兇。
此次“巡回審判”進校園活動,提高了在校學生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從庭審中更直觀的感受到電信網絡詐騙的危害,增強守法的自覺性,提高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下一步,珙縣法院將持續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法院開放日、庭審觀摩、巡回審判、法治教育宣傳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大法律知識宣傳,充分發揮“辦理一個案件、警示教育一片”的作用,切實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識,推動法治校園和平安校園建設。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