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以來,樂山市檢察機關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為民辦實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聚焦“五性”精心謀劃“民呼檢應、檢民直通”六大為民工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滿意度。
強化系統性
打好司法為民“總體戰”
加強制度建設、品牌建設、硬件建設,多點發力構建檢察服務體系。
打造六大為民工程。制定《樂山市檢察機關“民呼檢應、檢民直通”六大為民工程實施方案》,圍繞六大工程集中推出18個方面56條便民利民舉措,實施掛圖作戰、列表上墻,在一樓門廳顯著位置列清單、填進度、亮成效,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培育特色法治品牌。推進六大為民工程子品牌創建,培育 “滴灌”助企品牌、“魚躍龍門”生態保護品牌、“索瑪古覺”司法救助品牌、“點亮火把”“阿杰魯”“未藍說”等未成年人保護品牌,組建檢察服務團隊12支,為群眾辦實事150余件次,提升司法為民的輻射引領效應。
提供“一站式”檢察服務。規范升級“12309檢察服務中心”,搭建便民服務窗口,設置“檢察服務引導崗”、老弱群眾“綠色通道”,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500余次,有效整合案件管理、控告申訴、線索受理、檢務公開等功能。
突出實效性
擰緊服務群眾“動力軸”
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全力以赴辦好民生實事。
群眾訴求早知道。延伸“派駐檢察室”“便民聯系點”服務觸角,聘請民情聯絡員、公益訴訟觀察員32名,收集群眾訴求、信息線索、意見建議等30余條。發放《“我為群眾辦實事”一本通》《便民服務卡》3000余份,為群眾快速反映訴求提供指引。實時更新“兩微一端”動態9344條,回復群眾咨詢64條。
群眾矛盾早化解。依托“12309”檢察服務專線、遠程視頻接訪平臺,推廣群眾信訪糾紛“馬上辦、就近辦”。開展“民呼檢應—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專項行動,組織干警深入一線調解阻工糾紛、贍養糾紛、勞資糾紛等10余起,辦理各類信訪案件255件,7日內回復率100%,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群眾家門口。
群眾困難早解決。建立困難事項、困難群眾、解決情況“三跟進”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人、責任事項、辦理時限,實施銷號管理。加大五類貧困人員司法救助力度,辦理司法救助案件7件12人,發放救助金24.1萬元。
注重針對性
搭建檢民互動“連心橋”
多渠道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提升為民辦實事的針對性。
把群眾請進來。邀請各界代表、群眾參加檢察開放日、征求意見座談會、公開聽證會、案件評議等活動,設置意見箱、公布監督電話、發放滿意度測評表,面對面征求群眾意見。
讓干警走出去。組織干警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景區,發放問卷調查3000余份,收集意見建議20余條。完善檢察官定點聯系機制,到律師事務所、大型汽車4S店、金融機構開展“訂制式”上門服務14次,推動解決行業領域個性化法律難題。
將平臺建起來。與市廣播電視臺會簽《關于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環保曝光臺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拓寬生態保護線索,整合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力量。目前,環保曝光臺移送生態環境問題線索22條,市檢察院已立案4件,其余線索正在調查核實中。
堅持聯動性
畫好齊抓共管“同心圓”
整合資源、多方聯動,推動單邊作戰向協同攻堅深化,形成惠民助民的最大合力。
強化上下聯動。加強基層督導、條線指導,兩級檢察院共同部署開展“海棠利劍Ⅱ”“天眼Ⅳ”“司法救助助力鄉村振興”等專項行動,扎實辦理未成年人保護、防塵治理、司法救助等系列民生實事,打出一套司法為民組合拳。發揮公益訴訟調查指揮中心“一體化”優勢,對群眾密切關注的200余條生態環境問題線索實行統一指導、交辦、督辦,提高辦案效率。
推動內外協作。聚焦群眾關注的高空拋物、窨井蓋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牽頭10余個職能部門建立綜合治理聯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專項檢查7次,督促整改安全隱患10余處,合力守護人民群眾“頭頂上”“腳底下”“舌尖上”的安全。
開展跨區域保護。聚焦群眾關注的水域治理、文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問題,聯合成都、宜賓等多地檢察機關分別建立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和青衣江流域3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聯盟”,完善線索移送、異地調查取證協作、案件聯合會商等工作機制,攜手筑牢生態保護屏障。
增強主動性
繪好履職盡責“工筆畫”
因地制宜探索檢察服務方式,努力滿足群眾多元化法治需求。
主動上門“大宣傳”。搭建壩壩會、農民夜校、“村村響”大喇叭等普法平臺,打造“馬檢說法”“檢影說法”普法宣傳欄目,開展以案釋法、森林防火、生態保護等法律法規宣講30余場次,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開展普法教育,提升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主動履職“大治理”。開展涉黑惡案件“回頭看”,緊盯“鄉匪村霸”“街頭混混”、重點行業亂象等突出問題,深入排查行業領域管理漏洞,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8份,推動行業清源。
主動服務“大幫扶”。開展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攻堅月”活動,對拖欠農民工薪資、追索贍養費、撫養費等案件支持起訴33件,追討拖欠金額35萬元,有效維護弱勢群體利益。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群體的多元綜合救助力度,通過司法救助、心理輔導、申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等方式幫扶困難兒童11人。拓展鄉村振興思路,探索“田間+云端”帶貨模式,幫助對口幫扶村17名農戶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