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走深走實,敘州區法院堅持從群眾利益出發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聚焦“訴訟服務質量、特殊群體保護、司法職能延伸”全面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聚焦訴訟服務質量,建好法治便民“服務站”
一是深化信息化應用,突出線上智慧訴訟服務。依托網上服務中心、四川移動微法院等線上服務平臺,積極開展線上訴訟服務工作。今年以來,開展微信及網上立案、跨域立案1051件,運用電子送達平臺送達電子訴訟文書2216次;持續優化12368訴訟服務熱線,努力實現“一號通辦”,不斷豐富接聽解答服務知識庫,今年接聽辦理12368訴訟服務熱線181件次。二是規范窗口服務,提升線下服務質量。嚴肅訴訟服務工作紀律,設立專門的查詢窗口,重點查詢保全申請、上訴移送、執行查控等類型問題;嚴格落實接單即辦、聯系法官工作要求,建立“法官有約”工作機制,在現有律師及特邀調解員咨詢基礎上,每周確定一名前臺員額法官對口聯系查詢窗口,針對判后釋疑、證據補充等專業性問題接受咨詢,杜絕窗口推諉,讓當事人的訴求事事有回應;主動回應群眾訴求,“擠”出午休時間,提前一小時上班輪流為群眾辦理業務76件次,現場答疑135人次,有效解決群眾長途奔波時間空轉的問題。三是強化訴訟服務點功能,推進多元解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觀音人民法庭“楓橋式人民法庭暨一站式訴訟服務點”等7個訴訟服務點前沿哨所功能,包保聯系轄區鄉鎮、街道,針對當事人確有困難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上門立案、上門調解28次,實現讓困難當事人“少跑腿、不跑腿”,推動多元解紛工作向源頭防控延伸,促進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聚焦特殊群體保護,織密民生服務“保障網”
一是開通特殊群體 “綠色通道”。針對勞動爭議、農民工維權、機動車交通事故等涉民生案件,強化立審執銜接,做到優先排期、優先審理,同時強化與轄區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提高案件處理效果。二是柔性司法推動家事糾紛化解。建立家事調解室,聯合區婦聯引入心理咨詢師,同時適當引入村(社區)委員會以及社會調解組織,形成多方聯調格局,妥善化解家事糾紛;針對涉未成年案件,成立“繼敘愛”少審團隊,依法嚴懲校園暴力、性侵兒童等高危犯罪行為,妥善封存涉未成年人社會調查、犯罪記錄等工作,切實筑起未成年權益保護防線。三是持續開展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活動。常態化開展司法大拜年、失信大曝光、拒執大打擊專項執行行動與自主開展反規避執行專項整治行動等相結合,加大涉農民工工資、贍養等民生案件執行力度,有效維護涉民生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現已受理涉民生執行案件294件,執結252件,實際執行到位金額1258.66萬元。四是強化法治幫扶保障民生。健全司法救助機制,對經濟確實困難的當事人,通過法律援助、減免訴訟費、申請司法救助金等方式開展司法救助,今年以來,對追索勞動報酬、贍養等涉民生類等12件執行案件的申請執行人發放救助金14.3萬元。
聚焦司法職能延伸,上好法治宣傳“實踐課”
一是平臺共振上好線上普法課。充分運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發布《民之法典》紀錄片、民法典典型案例、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普法知識百余條,為群眾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指引。二是精準發力上好訂單法治課。通過事前調研了解法治需求,開展司法服務三進活動,通過進企業、學校、社區開展以合同法、侵權、土地流轉等為主要內容的民法典宣講活動9次,發放宣傳資料4600余份,為群眾了解、運用民法典進行維權和日常活動提供了有力指引。三是積極作為上好判后答疑課。建立《關于判后答疑工作的規定》,通過訴訟窗口答疑,判后普法、刑事案件隨發判后答疑告知書等方式,促進當事人及其相關人員對裁判的理解與信任,提高案件服判息訴率,從而減少當事人涉訴信訪和上訪,真正實現定紛止爭,案結事了。
(敘州區法院 張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