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公報

        來源:川報觀察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7-11 22:52:46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

        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

        (2020年7月10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于2020年7月10日在成都舉行。

        出席全會的有,省委委員77人,候補省委委員16人。省紀委常委、省監委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也列席會議。

        全會由省委常委會主持。省委書記彭清華作了講話。

        全會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彭清華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著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深刻闡明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充分體現了把握大勢、統攬全局的深謀遠慮和戰略決斷,體現了對成渝地區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堅定用以指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治蜀興川新的實踐。

        全會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戰略決策,有利于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助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更好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深化川渝合作、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協同共興的戰略舉措,有利于強化重慶和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推動空間布局整體優化、功能體系整體完善、發展能級整體提升,形成雙核驅動、全域共興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戰略引領,必將有力推動我省完善基礎設施新布局、塑造區域協同新格局、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創新驅動新優勢、形成全面開放新態勢、邁入綠色發展新階段,深刻改變四川區域能級和發展格局,顯著提升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位勢。這一戰略,是四川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迎來的重大機遇,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著力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著力強化中心城市帶動作用,著力深化市場化改革、高水平開放和引領性創新,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全會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統攬性目標,要強化承接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功能,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全局分量,不斷增強要素集聚力、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和民生保障力,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更好發揮支撐帶動作用。“兩中心兩地”是支撐性定位,要著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強化經濟承載和輻射帶動功能,突出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構建高端引領、優勢凸顯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功能完備、集群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著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強化創新資源集聚和轉化功能,推動形成多元化創新主體、高強度研發投入、大規模知識轉移、多場景創新應用,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和開放創新示范區;著力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強化改革集成和開放門戶功能,抓好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打造重大改革先行地和支撐“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性樞紐;著力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強化人口吸納和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合理配置和普惠共享,實現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

        全會指出,要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干多支”作為省級層面的區域戰略,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戰略目標上高度契合、內在要求上高度統一、發展路徑上高度一致,為國家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為重要支撐,強化川渝互動、極核帶動、干支聯動,推動重點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成勢。要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干功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攬,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大力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持續提升門戶樞紐地位,促進成都與重慶相向發展、協同發展。要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既借勢借力、深化與成渝雙核的協作配套,又苦練內功、提升要素集聚能力,科學論證、合理布局一批省級新區,真正將其建設成為承擔區域發展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要發揮重要節點城市比較優勢,強化通道、產業、生態等功能協作,提升專業化配套服務水平,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要把深化川渝毗鄰地區合作作為重要抓手,支持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區、示范區和協同區;協同重慶加快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為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

        全會指出,要抓實補短板、打基礎、增動力、利長遠的重點任務,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和實質性成效。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交通強省戰略,聚焦“內聯”形成經濟圈高效便捷交通網,聚焦“外暢”打通多向出川大通道,建設現代物流樞紐體系,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以工業“5+1”、服務業“4+6”、農業“10+3”為重點,聚力建體系、育集群、強主體,推動成渝地區產業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以更大力度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統籌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積極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協同推動開放通道、開放平臺、開放環境等建設,優化創新能力布局、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更好發揮強內力、聚外力、激活力的“乘數效應”,共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蓄勢賦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區域內生態廊道建設,打造川渝森林城市群,深化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開展協同立法和聯合執法,讓兩地人民共享巴山蜀水的秀美風光。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把補短板、提質量、促均衡結合起來,著力解決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救助等熱點難點民生問題,持續加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治理,不斷提高便民利民惠民水平。

        全會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構建多方參與、共抓落實的戰略推進格局。要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協同重慶完善領導體制、優化協調方式、做實工作機構,強化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議事協調和統籌謀劃職能,完善市(州)層面協調推進機制,確保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高效推進。要統籌用好市場力量,加強川渝兩地國資國企協同、開展各類資本和項目合作,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揮財政金融引領作用,引導更多海內外資本積極投入。要調動各方積極參與,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增進社會共識,凝聚最廣泛最深厚的建設力量。

        全會強調,抓好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的重要政治任務。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考量、總體思路、部署安排和組織保障,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行動,更好肩負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賦予的時代重任。要主動作為抓好省委全會《決定》的貫徹落實,增強戰略意識、強化使命擔當,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落地見效。要清醒認識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落實好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治蜀興川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全會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有關規定,批準陳光志、王海萍、劉永湘同志辭去十一屆省委委員職務,決定遞補十一屆省委候補委員代平、劉文芝、劉會英、劉曉華、許州、李新、李為民、李海鷹、楊天宗、陳光浩、邵革軍、羅涼清同志為十一屆省委委員。

        全會號召,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發有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譜寫四川新篇章!


        責任編輯:趙興宇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乡宁县| 元谋县| 邻水| 江北区| 抚顺市| 奉贤区| 洛阳市| 海丰县| 南充市| 志丹县| 门头沟区| 门源| 乌什县| 会宁县| 凤山市| 新丰县| 靖江市| 故城县| 左贡县| 平邑县| 嘉定区| 体育| 泰安市| 高安市| 廊坊市| 英德市| 河东区| 京山县| 抚顺县| 鄄城县| 墨江| 延吉市| 乌恰县| 津南区| 新绛县| 贵溪市| 樟树市| 长宁区| 通榆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