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巴州區探索實踐“32123”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來源:巴州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作者:曾浪 發布時間:2020-08-07 14:39:51

        為依法有序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巴州區探索建立“32123”工作機制,著力解決“地從何來、地怎么用、誰來入市、怎樣入市、錢如何分”5大核心問題,盤活資源要素、推動市場建設,暢通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渠道,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有力驅動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截至目前,巴州區累計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宗6.03畝,實現流轉價款34.82萬元。

        一、“三種模式”開源,解決“地從何來”問題

        堅持千方百計抓開源,解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存量較少、布局分散、現狀用途復雜的問題。深入挖掘潛存量,對全區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廢棄醫院、學校、村辦企業用地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并登記造冊,確定水寧寺鎮佛龕村等73宗300余畝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異地使用調指標,在已實施宅基地預收儲的村域內,允許符合村莊規劃的地塊異地調整使用指標。目前,全區可調整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模100余畝。貨幣安置促轉化,允許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充分保障宅基地預留指標后,將剩余且符合村莊規劃的預留指標轉化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目前,全區累計可使用貨幣安置預留指標145畝。

        二、“兩本規劃”節流,解決“地怎么用”問題

        充分發揮規劃“總閘門”作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有力解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精細化管理管控的問題。按照“村民看得懂、村委用得著、政府管得住”的工作要求,充分考量區域資源稟賦,完成29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動全區431個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編制完成124個村莊規劃。扎實構建“因地制宜、總量控制、分批入市”的管控制度,有效實現入市土地規劃指標、投資強度、生態保護等指標精細化管理,確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利用走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三、“一個主體”實施,解決“誰來入市”問題

        扎實推進村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解決落實市場主體權利義務問題。把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施入市的“市場主體”,依法代表原集體經濟組織行使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權利,承接宗地入市方案編制、簽訂合同、用途監管等權利義務,保障農民集體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中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目前,全區已完成村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91個。同時,以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中心,鄉鎮便民中心為輻射,積極搭建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信息發布、交易鑒證、業務咨詢等線上和線下綜合服務交易平臺。

        四、“兩種方式”入市,解決“怎樣入市”問題

        積極探索“就地入市+調整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式,解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利用低效或無法利用的問題。按照“全域統籌、優化配置、集約利用”的思路,對于存量挖掘中符合“兩本規劃”且面積較大的宗地,在完成地上構筑物補償、拆除和平整后,直接進入土地市場進行交易。如水寧寺鎮紅棟村7組通過掛牌入市的3.23畝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用于巴黎婚紗攝影基地建設。同時借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優勢和成功經驗,創新實施村域內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對零、散、小地塊采取“集中復墾、異地調整”的方式進行騰挪,落地到基礎配套較好的區域后進入土地市場交易。

        五、“三方利益”兼顧,解決“錢如何分”問題

        堅持“保障權益、共享收益、平衡利益”的改革宗旨,解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紅利共享的問題。出臺《巴州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收益資金分配及監管暫行辦法》,建立政府、集體、個人3:3:4的土地增值收益平衡調節制度。同時,為填補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相應稅制空白,保護國家稅收利益不受侵蝕,在當前契稅暫未覆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環節的過渡時期,根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按土地成交價款的3%-5%收取土地競得者與契稅相當的調節金。(曾浪)


        責任編輯:唐方瓊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米脂县| 磐安县| 霍林郭勒市| 晋宁县| 抚顺县| 夹江县| 礼泉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合江县| 丰原市| 广宗县| 和林格尔县| 阳信县| 平潭县| 珠海市| 岑巩县| 云安县| 仁化县| 巢湖市| 景谷| 日喀则市| 天等县| 进贤县| 辽宁省| 榕江县| 上虞市| 阿克陶县| 漳平市| 镶黄旗| 黄冈市| 乐亭县| 永定县| 和田县| 泗洪县| 弋阳县| 云安县| 荣昌县| 兴海县| 临洮县| 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