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創新工作方法,機制統籌更加到位。圍繞“法的內涵、院的特色、文的品位、化的功能”主線,成立“一把手”任組長的文化實質化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組建文化實質化建設辦公室。將文化創建工作成效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事項,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全程參與,壓實工作責任。院黨組會、領導小組專題研究文化建設工作4次,出臺意見措施16條。建立責任清單,由政治部定期跟蹤督辦,確保文化建設工作有制可依,推動有力。
二是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底蘊更加明顯。依托南江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紅色文化,打造了以旅游、家事、紅色教育為主題的法庭4個。通過在院機關精心打造廉政文化墻、紅色文化墻、黨建文化墻等,實現“一墻一景、一墻一品”,用生動的圖文成風化人、引領新風,形成不同時間和地域維度,豐富多彩的南江法院文化體系。創辦刊物《南江法苑》,展示法院文化建設進程、干警工作生活風采,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是聚焦核心要素,文化環境更加優良。明確文化建設要義,按照最新標準,對專用設備布局陳設、司法禮儀等進行“回爐”再培訓。聚力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黨員進社區,文明禮儀系列活動等方式傳播文明風尚,培育干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依托院團委“青年干警論壇”,打造法院文化“請進來”特色活動,邀請團縣委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知名律師為青年干警授課4次,共享文化發展理念。
四是夯實基礎建設,硬件設施更加完備。強化精準投入,在院機關打造院史室、閱覽室、榮譽室,在紅塔審判法庭規劃修建閱讀中心、健身房、檔案查閱中心等基礎設施,讓人民群眾直接感受到文化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享受到更好的公共資源和高質量的司法服務,努力為干警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