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岸養源
新建城區堤防22條120公里,建成6處濕地公園
護坡禁采
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500平方公里
清亂治污
清理整治河湖"四亂"問題89個
這幾天,位于通江縣高明新區附近的譚家河濕地公園內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加緊地磚鋪設和景觀打造,預計今年年底,占地2000畝的濕地公園就將投入使用。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能夠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游玩的新去處,同時也將極大的保護生態環境。近年來,我市切實下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三步棋”,保護渠江上游水環境,目前市域內河流國控出境斷面水質由Ⅲ類提升至Ⅱ類,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90%。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特別是水環境,我市深入推進河湖界限劃定、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等工作,完成南江河等9條市級主要河流管理范圍劃定,啟動其它河湖1100條4324公里界限劃定。同時,探索“河長+警長+聯系單位+保潔員+監督員”網格化管理,實現河湖生態破壞行為早預警、快追蹤、嚴查處;建成重要河流控制斷面在線監控設施5個,試點推行領導干部水資源責任審計。
通過堤防、濕地公園等護岸養源。全市投資近3億元建成興文、通江等6處濕地公園,新建城區堤防22條120公里,治理中小河流23個鄉鎮新建堤防49.3公里,河道清淤55公里;除險加固小型病險水庫370座,建成化湖等國家水利風景區4個、省級水利風景區5個,城市防汛減災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到20年一遇。
積極治理水土流失開展護坡禁采。全市生產建設項目及溝、池、渠、凼等水土保持重點部位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500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還開展清亂治污。常態規范化河湖“清四亂”“治污”“護魚”等專項行動,清理整治河湖“四亂”問題89個,復核國家、省反饋點位874個,制止水事違法行為28起;開展農業農村人居面源水污染,規范整治農村廁所近萬座,建成污水垃圾處理設施2500處,整治污水直排口26個、黑臭水體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