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重走瀘定橋——“穿越”大渡河的黨史體驗教育課

        來源:夾江縣檢察院 作者:劉開喜 發布時間:2021-06-17 09:09:43

        6月15日,夾江縣檢察院組織開展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主題黨日活動——重走瀘定橋,引導全體干警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進一步傳承發揚好黨的歷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重溫入黨誓詞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509.jpg

        聆聽歷史講解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529.jpg

        通過觀看革命圖片、史料、實物展柜,聆聽紅軍飛奪瀘定橋及長征的偉大壯舉,身臨其境感悟了那段波瀾壯闊、浴血奮戰的紅色革命歲月,深刻接受了紅色文化的洗禮和熏陶。

        重走瀘定橋

        1623891950(1).png

        面朝奔流不息的大渡河,撫摸飽經滄桑的鐵索橋,干警們踏上了瀘定橋,領略“大渡橋橫鐵索寒”,重走革命先烈走過的路,腦中浮現22名勇士在戰火中匍匐前進的畫面,感嘆勇士們的偉大壯舉和英雄偉績。

        通過此次教育活動,黨員干警們對黨的革命歷史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也引導干警不斷強化黨性修養,學思踐悟,勇擔使命,奮進爭先,在新時代展現檢察新作為、彰顯檢察新擔當。

        砥礪初心,我有話說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611.jpg

        黨組書記、檢察長易思永:

        這次主題黨日,我們組織黨員干警到甘孜州瀘定縣開展為期一天的“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體驗式教育活動,目的是從黨的奮斗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導廣大黨員干警踐行初心使命,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彰顯檢察擔當作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以昂揚的姿態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615.jpg

        機關黨委書記趙志剛:

        以求極致精神辦好案 

        永葆紅色江山代代傳

        1935年5月下旬,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22名戰士組成突擊隊,飛奪瀘定橋,保障主力通過大渡河。

        物換星移。時隔86年后的今天,吾輩第一次踏上瀘定這片曾經歷了血與火洗禮的紅色圣地,重走鐵索橋,瞻仰革命遺址,內心不禁為革命先輩先烈的那種“百折不撓、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所震撼所感染所鼓舞。

        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萬里長征。作為新時代檢察人應在紅色研學之旅中承繼革命精神,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用初心引領方向,用使命呼喚擔當,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具體來說,就是要以求極致的精神辦好我們手頭每一件司法案件,用我們嚴格執法、公正辦案來厚植黨的執政根基,永葆紅色江山不變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621.jpg

        第一檢察部黨員張利娟:

        1935年5月,紅軍長征到達大渡河渡口安順場,蔣介石派重兵前去堵截。紅軍要渡過大渡河,僅靠渡口的三艘小船,需要一個月左右。當時敵軍大部隊離紅軍也就幾天的行程了,在這緊急關頭,中央軍委當機立斷,決定于5月26日兵分兩路沿河而上,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行軍一天后,紅一軍團四團接到上級命令,限他們在29日奪下瀘定橋,此時他們離瀘定還有240里。當時的路有的是絕壁上鑿出的棧道,有的是蜿蜒纏繞的羊腸小道,路邊就是洶涌澎湃的大渡河。經歷千辛萬苦之后,先鋒團終于在29日凌晨到達瀘定橋。這時對岸的敵人已經構筑了工事,拆去了橋上的橋板,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鐵索鏈。看完地形,團里決定由22名勇士組成奪橋突擊隊,同時向西岸河西街的群眾借大量門板和木板用作鋪橋,以便于后續部隊跟進。22名勇士冒著敵人射出的子彈勇往直前。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敵人向東北方狼狽逃竄,四名勇士光榮犧牲。

        今天,瀘定橋即使已經鋪上了木板,我們走在上面尚且覺得膽戰心驚,腳下湍急的河水讓你不寒而栗。而22名勇士渡河時卻只有光溜溜的鐵索,前方還有敵人的火力攻擊,可以想象當時是何等的兇險。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運,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常懷感恩之心,在工作中向先輩學習,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625.jpg

        機關第二支部支部書記、第二檢察部負責人胡翔:

        重走瀘定橋 重溫革命歷史 牢記初心使命

        通過此次現場黨史教育課,我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我懷著對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走上鐵索橋,感受著當年革命先輩們在鐵索鏈上“飛奪瀘定橋”的勇氣和決心。望著橋下湍急的大渡河,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場景:1935年,紅軍長征突圍必須越過大渡河,面對洶涌澎湃的大渡河、空蕩的鐵鏈與敵人火炮機槍的封鎖,22名紅軍突擊隊戰士沒有退縮,在槍林彈雨中爬過鐵索,消滅了對岸敵人,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勝利,為紅軍主力部隊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贏取了時間和戰機,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英雄的篇章。

        站在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雕像前,全體黨員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面向黨旗,重溫誓詞。此次身臨其境的革命傳統教育,讓同志們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黨的革命歷史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深切感受了紅軍在當年艱苦歲月中犧牲自我、忘我革命的高尚品格。

        通過此次教育活動,我感受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雖然時代不同、形勢不同,但革命先輩的精神永放光芒,偉大的長征精神永放光芒!走好今天的長征路,要繼承和弘揚革命先烈們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繼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守好檢察為民愛民的初心,擔起干事創業的使命,推動新時代夾江檢察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的貢獻。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630.jpg

        第三檢察部黨員黃啟躍:

        參加完此次現場黨史教育課后,我的腦海里始終縈繞著前輩們浴血奮戰的場景。22名紅軍戰士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在只有13根鐵鏈的瀘定橋上沖鋒向前,橋下是湍急的大渡河,場面是何等的驚心動魄。我走在鋪有木板的瀘定橋上都劇烈晃動,讓人緊張萬分。通過參觀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和紀念館,在聆聽歷史講解的過程中,“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這么一句話打動了我,讓我感受到紅色革命和國家建設的不容易。通過此次體驗式黨史教育活動,讓我深感觸動,之前工作中的些許煩惱蕩然無存,和革命先烈比起來差距還很大。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通過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635.jpg

        機關第一支部組織委員、辦公室主任劉天喜: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為了讓自己更加熟悉和了解“飛奪瀘定橋”的歷史和意義,在參觀瀘定橋之前我就開始在網上查找了相關資料,熟悉相關歷史背景,真真切切將歷史和個人融入進去,重走瀘定橋,讓此次黨史教育實踐活動能夠情景相融、學出感悟。

        走在搖搖晃晃的瀘定橋上,俯看水流湍急、深不可測的大渡河水,內心難免有些忐忑害怕。很難想象當年飛奪瀘定橋的22名突擊隊員,在大部分橋板被敵人拆掉的情況下,是如何冒著槍林彈雨、沿著火墻密布的鐵索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成功飛奪瀘定橋的戰爭歷史。今天,我們重走瀘定橋,身臨其境重溫中國革命史上和世界軍史上“驚、險、奇、絕”的戰爭奇跡,就是要學習以22名勇士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披荊斬棘、闖關奪隘的革命精神,鐵骨錚錚、視死如歸的奉獻精神。

        飛奪瀘定橋精神是長征精神的縮影,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縮影。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瀘定橋以“十三根鐵鏈托起一個共和國”載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學習這段歷史就是要讓我們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學習英雄、銘記英雄,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艱苦奮斗的精神傳承好,從革命先輩的身上汲取奮發的力量,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圖片_20210617090640.jpg

        政治部干警牟傲霜:

        踏上瀘定橋,面朝巍峨的紀念碑,背對奔流不息的大渡河,撫摸飽經滄桑的鐵索橋,重走革命先烈走過的路,腦中浮現二十二名勇士在戰火中匍匐前進的畫面,感慨萬千。走在這座鐵鏈飛掛的瀘定橋上,心中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似乎感觸到了英雄穿越時空的偉岸靈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每當想起這兩句詩詞,便驚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峭壁,地勢險要,對岸是敵人的槍林彈雨。二十二位勇士拿著短槍,背著子彈,攀著鐵索向前沖去。激戰若干小時,紅軍英勇奪下瀘定橋,取得了長征途中又一次決定性勝利。今天,我們走進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首先看見的便是二十二個碑柱,這些碑柱只有五個有姓名,三個有頭像。他們是永遠的無名英雄,我們必將永記心中。

        如今的大渡河已經不再如以前洶涌澎湃,瀘定橋上也鋪滿了結實的木板,但走在橋上依然晃晃悠悠,仍覺心慌,略帶驚險。而1935年,二十二名勇士卻是冒著槍林彈雨在鐵索上飛奔,可想而知,革命先烈們把生死置之度外,視死如歸的勇氣與魄力。

        現如今,我們的美好生活是共產黨給予我們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通過此次教育活動,大家對黨的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一名干警都要樹立敢于擔當作為的革命精神,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強化為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利益至上的觀念,在學黨史中學有所悟,內化于心、外踐于行。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将乐县| 大港区| 金川县| 宁远县| 安吉县| 达日县| 枝江市| 昌黎县| 宁晋县| 南丰县| 津市市| 齐河县| 来凤县| 东乡县| 新沂市| 阿城市| 隆化县| 勐海县| 洪雅县| 铜鼓县| 黎城县| 永德县| 通许县| 邯郸县| 铜梁县| 吕梁市| 扎囊县| 商都县| 新龙县| 广饶县| 独山县| 孝义市| 西华县| 鹤庆县| 陵水| 清水河县| 东明县| 峡江县| 上犹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