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黨史故事,知史愛國,知史愛黨。6月16日下午,隆昌市石碾中心衛生院黨支部繼續開展“學黨史,每周故事會”活動,活動由組織委員郭麒同志主持,全體黨員、全體中干參加。
活動第一部分,黨史集中學習。郭麒領學《內江紅色記憶》部分內容:“紅色基因在內江大地傳承--探訪馬蒲堰農會舊址”“這里在內江農運史上寫下光輝一筆--探訪中共內江東南區委機關遺址”“曾萊革命活動遺址—鷺瀾洞”,在歷史的崢嶸歲月里尋找革命先驅為民族和平解放頑強拼搏的身影,感悟他們崇高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念。
宣傳委員呂委員領學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大事件,新中國成立揭開歷史新的篇章、抗美援朝創造威武雄壯的戰爭偉業、“三反、五反”運動抵制舊社會惡習和腐朽思想、文化大革命粉粹“四人幫”,感受從建國初期到新中國建設時期,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后,集體觀看黨史教育系列片《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第十五集“大會師”,第十六集“浴血堅持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長河中,為革命先輩們不怕犧牲,英勇救國的精神所打動。
活動第二部分,黨員陳玉向大家娓娓道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故事。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有兩點,一是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二是加快推進各經濟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占了絕對的優勢。工業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農業總產值超計劃完成,發展速度提升。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并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從“一五”到今天的“十四五”,正是有了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有了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領導方向,才讓人民群眾逐漸富起來、強起來。(呂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