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100周年華誕,回望過去,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正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斗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習黨的歷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進前進的必修課”。用心研讀這本來之不易的教科書,在鑒往知今中努力借鑒汲取其中的營養,這將為我們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凝聚信心與力量。
學習黨史,是回望初心與使命。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卻始終堅守為民情懷,勇擔使命,初心不變。在革命年代,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在改革開放時期,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時代,帶領我們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始終兌現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個輝煌成就,使中國這艘巨輪在歷史的長河里繼續破浪前行、揚帆遠航。
學習黨史,是汲取理論和經驗。“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中華民族向來重視歷史,善于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的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和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從篳路藍縷、燦爛輝煌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中,我們要學習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以及如何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相連、魚水情深。這正是我們要從黨史中尋找的理論滋養,汲取的精神之“鈣”。
學習黨史,是做好傳承與創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實現偉大夢想,必先進行偉大斗爭。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機遇與挑戰同在,壓力與動力并行。我們唯有通過學習黨史,學思結合、知行合,才能將對歷史的解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現實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哪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牢記使命、履職盡責,需要黨員干部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性,需要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的堅定信念,做好黨史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2021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回望黨史問初心,傳承精神踐使命,也是將進一步堅定我們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決心與信仰,從滾滾歷史中獲得啟迪和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諶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