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這是我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發展史上的大事。為隆重紀念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引導推動民建會員在重溫歷史中銘記初心,在弘揚傳統中深化政治共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砥礪前行,4月22日至23日,民建成都青白江區支部30余名會員在主委周緒成的帶領下,奔赴重慶開展尋根之旅。民建重慶市江北區委副主委張長榮、民建重慶市江北區四支部副主委譚迎春等參加活動。
在重慶渝中區,緊鄰解放東路和白象街有一座三層建筑,主樓入口上方寫著的“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注明了它的身份。
“民建正是從這里走來。” 民建成立舊址博物館首任館長趙賓親自為遠道而來的民建會員講解民建成立歷史。他說,1945年12月16日,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民建先賢聯合一批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和與其有聯系的知識分子,以民主和建設為政治宗旨,在此成立了民主建國會,自此一個新的政黨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
展館總面積320平方米,遵循歷史進程,分為“救亡圖存”、“民建誕生”、“志同道合”三個部分,全館采用文字講述、圖片佐證、實物展示、多媒體演繹的方法,借助人物硅膠像、浮雕油畫等,真實地反映了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慶成立以來的重大事件及人物,再現民建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為建立新中國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史實,以及新中國成立后,民建在積極配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民建創始人黃炎培老先生“責在人先,利居眾后”的境界、胡厥文老先生“垂暮欣逢此盛世,愿隨青壯赴長征”的豪情令會員們無比動容。
“我在問自己,此次尋根之旅,我收獲了什么?” 民建青白江區支部會員紀艷君情不自禁自問自答,“在這里,我知道了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在二樓展廳有一幅油畫,內容反映了1948年5月23日民建在上海秘密舉行了常務理、監事會議,經過討論一致通過贊成中共“五一”號召,籌開新政協,成立聯合政府。
中共青白江區統戰部副部長、區工商聯黨組書記葉家輝面對油畫,動情地說:“五一口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開端,民主黨派在各個歷史時期為這項制度的誕生、實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重溫“五一口號”,就是要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在推進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實施等方面作出新的歷史貢獻。
“我們把這次活動稱為‘尋根之旅’。”支部主委周緒成說,通過實地參觀學習,進一步加深了會員對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歷史的理解,提高了會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偉大獨創性和巨大優越性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會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這也是我們尋根之旅的初衷和目的。
(陳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