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達川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永國走進區委黨校,就《以“如我在訴”的狀態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為題為達川區鄉科級干部培訓班40余名學員進行專題授課。
課上,周永國以如何看待訴?如何理解如我在訴?如何化解矛盾糾紛?三個問題為思路,圍繞建國初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不同歷史階段法治史的發展進程,以達川法院不同時期真實案例為佐證,詳細介紹了不同時期訴的表現形式;他將公正、和合、無訟分別定義為“如我在訴”理念的初級、中級、高級形態,從馮兵、馮夢龍等思想學說,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經據典,深刻闡釋了“如我在訴”核心價值追求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族群烙印和發展規律。
周永國認為,做好調解工作是踐行“如我在訴”理念和新時代楓橋式經驗最簡單直接的手段。而基層黨政部門重視以調解方式化解基層糾紛,則有利于涵養良好社會風氣,營造宜商營商環境。
周永國強調,調解是組織當事雙方對各自權利的讓度,在讓度中要遵循不違背法律、不違背事實、不違背意愿、不違背情理、不違背中立、不違背時效的“六個不違背”原則。
最后,周永國用18個具體案例向學員介紹了抓住關鍵、釋法析理、各得其所等調解糾紛“降龍十八招”,為參訓學員帶來了一堂干貨滿滿、重點突出的理論與實操并重的實用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