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以法守護引領歧途少年逐光而行,以愛滋養匡正干凈明朗人生旅程,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達州市達川區人民法院聯合出品微電影《重拾光明》,以法之名,讓愛照亮回家的路。
“謝謝沈法官幫我封存犯罪記錄,還給我聯系了義務幫教補習,我一定珍惜重來一次的機會,將來一定讓我爸為我驕傲!”
沈艾接到了小杰的電話,欣慰一笑。
四個月前,不似這樣舒暢的場景。午夜街道,16歲少年被制止的搶奪行為;審判庭里,他拒絕對焦的瞳孔;調解室里,父母爭吵的話語。
過去仿佛一把斧子,砍得小杰喉嚨干澀,雙腿癱軟。
沈法官在辦理該案過程中,通過社會調查、家訪、提供心理干預等方法,幫助小杰父母重歸于好,讓小杰得到心理治愈,重拾學習、生活信心。
她說:“我們辦的是未成年人案件,在面對未成年人犯罪,我們法院究竟是該推一把,還是拉一下?是將那些叛逆、沖動的少年推向犯罪的邊緣?又或是以教育、感化之手,拉他們回到正軌。我認為我們既是司法者,亦是引路人,“推”是為了劃清法律的界限,但“拉”是為了讓迷失的靈魂重拾光明。”
兩年后,陳小杰在達州法院“紅扣子”普法宣傳隊進校園的活動現場,講述他的故事。
他說:“我認為我是不幸的,父母不管、學習無用,我只有破罐子破摔才會引起老師、爸媽的關注。但很多事始終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我被慫恿、被洗腦、被推進不可挽回的深淵。但我又是幸運的,我遇到了沈法官、我們的法治副校長,她不僅讓我重新感受到了爸媽的愛,更給了我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也正是因為沈法官,我的人生才有了希望。未來,我也想像沈法官一樣,去學習法律,做一個傳遞溫暖、對社會有用的人。去影響、幫助更多被黑暗蒙蔽了雙眼的同學們,讓愛的光芒照亮青少年迷茫的青春。”
小杰踏著輕快的步子走上了臺階,腳下的路,不再是迷茫,而是——希望。
我國對于未成年的保護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周禮》中記載"保幼童以養萬民",其中的幼童就代指未成年人。
“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 《周禮·地官大司徒》
保幼童以養萬民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
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以法之名
讓愛照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