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達州市大竹縣東柳街道為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創新打造“空間規劃標準化、部門入駐制度化、運行機制閉環化、治理能效長效化”的綜治中心新模式,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民生訴求“一攬子”解決,切實筑牢平安和諧根基。
空間規劃標準化:打造高效服務“主陣地。東柳街道綜治中心設有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引導受理區負責接待引導居民,進行受理登記;多元化解區為居民提供咨詢服務、法律服務、信訪辦理、現場調解、云端調解等多種服務;指揮調度區負責系統運行監測、風險預警研判以及事項分類處置。各個區域分工明確、協同配合,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統一標識標牌、配置智能設備,實現“一窗受理、多窗聯動”。標準化空間布局既提升了服務環境,又優化了辦事流程,讓群眾“進一扇門、解萬般憂”。
部門入駐制度化:凝聚多元共治“強合力”。整合司法、公安、信訪、征拆中心等多部門資源,推行“常駐+輪駐+隨駐”制度。司法、征拆中心等關鍵部門全天候常駐值守,確保基礎服務與應急保障不間斷;民政、婦聯等關聯單位按需輪駐或隨駐響應,實現專業力量精準下沉。同時,建立定期聯席會商機制,共享信息、共商對策,對復雜問題聯合督辦,打破部門間的條塊分割,構建起“問題聯治、風險聯防、平安聯創”的協作格局,讓群眾訴求從受理到解決形成閉環,真正做到“有人管、管到底”。
運行機制閉環化:實現民憂化解“全鏈條”。創新“哨響即動”響應機制,依托社區觸角:發揮網格員“巡查+預警”,85%隱患就地化解,復雜問題及時上報;街道吹哨:一鍵吹哨,精準派單,破解條塊分割難題,響應效率提升60%;縣級報到:“接哨即辦”機制下沉資源,治理效能覆蓋率達100%。按照“受理—分流—處置—反饋—評價”流程閉環管理,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道。2024年,累計辦結各類矛盾糾紛500余件,辦結率達100%,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治理能效長效化:激活平安建設“新動能”。創新“調解+回訪+幫扶”長效機制,推動治理模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型,實現長治久安。及時收集滿意數據,分析不“不滿意”評價原因,針對性解決遺留問題,持提升服務質量,提升群眾滿意度;在解放社區安置小區試點建設綜治分站點,聯動樓棟長、志愿者,針對安置后常見問題(如鄰里糾紛等),提供“政策找人”功能,通過數據標簽自動匹配居民需求。
據介紹,東柳街道綜治中心將持續深化規范化建設,擦亮“哨響即動”品牌,努力成為群眾心中的“平安驛站”、基層治理的“示范樣板”,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貢獻東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