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者鄒碧華說:“人的一生,都有一個需要堅守的價值。理想的完滿人格,應當是破除自我,將自己融入人民中,融入祖國的法治中。無我,黨的事業不朽,如是我心。”
王法官退休了,在法官這個崗位上她一干就是35年,長期伏案,忙于解紛息訴的她,比起同齡人似乎多了幾條皺紋,少了幾縷青絲,多了幾分祥和,少了幾許柔美,她把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鐘愛一生的事業。她退休了,可她身后還有無數個她們,前赴后繼地為人民司法。守著公平正義是渠縣法院女法官們堅定的使命和責任。
作為一名女法官,為贏取了群眾的信任,她們用超負荷工作來完成這繁重的審判任務,她們積極探索以多元化、替代性的訴訟和解和非訴和解互動機制,形成多途徑化解民事糾紛的模式,促進和維和社會的和諧。在業務繁忙的情況下,入戶調解,下社區,通過講法律講情理,讓矛盾在群眾家中化解。在審理涉及家庭及婦女權益的婚姻家庭類案件時,利用性別優勢加強與特殊群體的溝通,認真傾聽她們的心聲,了解她們的心理,在開庭審理前,充分利用庭前調解程序,加強對雙方當事人法律知識的宣傳。在案件審理中,給予雙方當事人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嚴格適用法律,保護弱者權利。在案件審理后注重回訪與跟蹤,確保案件執行到位,化身婦女依法維權的“娘家人”。
作為一名女法官,她們想方設法為經濟能力較差的維權訴訟婦女減輕訴累。對贍養、家庭暴力等婦女身處困境急需解決的案件,依法做到快審快結。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讓一些暫時家庭困難的婦女緩交訴訟費,對于無經濟來源和生活能力的孤殘及老年婦女實行免交訴訟費,為她們降低訴訟成本,提供訴訟便利。
作為一名女法官,她們立足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為老百姓講解婦女維權的相關法律法規,擴大受教育面。同時結合審判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以案釋法,廣泛開展婦女維權宣傳工作。通過送法下鄉、上街法律咨詢、巡回審判、以案說法、法治進夜校等形式,積極倡導男女平等、文明互敬的良好氛圍,營造尊重婦女、愛護婦女的良好社會風氣,鼓勵廣大婦女反對家庭暴力,及時收集保存受侵害證據,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定期下社區、下鄉下村,開展法官夜校活動,落實普法工作,以具體案例對群眾進行生動的法制教育,對社區發出司法建議有效的推進社會管理有法有序。在普法時,重視婦女維權、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力求讓法律常駐人心,讓人人學會理性維權。
渠縣法院的女法官們,她們身穿黑色法袍卻像花一樣的耀眼,高潔得如同盛開的雪蓮,在高懸的國徽下,她們乘風破浪,在莊嚴的法庭上,她們披荊斬棘,她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克服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困難,秉承“鐵肩擔道義、熱血鑄法魂”的精神,出色的完成了黨和人民交付的各項任務,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穩定和諧作出了重要貢獻。(黃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