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達州市渠縣縣委書記王飛虎到縣社會治理中心調研。他強調,要整合資源,將社會治理中心打造成為回應群眾訴求的服務站、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實現化解信訪和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渠縣、法治渠縣和善治渠縣??h委副書記、縣長王飛,縣政協主席練丹,縣委副書記張宇科一同調研。
縣社會治理中心于2月5日試運行,縣信訪接待中心已整體入駐,現有22個部門(單位)信訪接待窗口、9個行業性調解調委會和6個品牌工作室入駐開展工作。王飛虎來到縣社會治理中心一層部分功能室、窗口、調委會、品牌工作室聽取運行情況介紹,并提出工作要求。
王飛虎指出,建設社會治理中心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他強調,要整合資源,做到信訪和矛盾糾紛“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將社會治理中心打造成為回應群眾訴求的服務站、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實現化解信訪和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一是扎實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堅持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多元化解,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積極采取措施將司法觸角延伸到社區、到農村、到基層,大力開展治未病活動,使糾紛止于未發、止于萌芽,有效避免和減少矛盾的發生,切實增強矛盾糾紛化解效果,消減社會矛盾。
二是推進“雙中心”深度融合。持續完善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中心融合運行機制,著力打破部門(單位)和行業壁壘,形成政務服務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構建服務和治理雙管齊下,統籌協調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推動治理全方位提質增效,做到“數據共享到位、事情解決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服務群眾到位”。
三是做到縣鄉村“一體協同”。同步推進縣鄉村三級社會治理中心建設,筑牢縣鄉村三級貫通的信訪和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壓實鄉鎮(街道)、村(社區)責任,強化信訪和矛盾糾紛屬地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發揮縣鄉村三級“一體協同”作用,及時化解征地拆遷補償、鄉村振興等信訪和糾紛問題,切實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協同性。
四是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大數據中心要抓緊入駐,運用大數據分析法,強化各類渠道信息統一歸集和分流,扣緊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四級聯動技術鏈條,實現全縣信息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暢通、數據融通,打造集線上流轉辦事、動態管理、調度指揮、預測預警、精準決策于一體的縣域社會治理“智慧大腦”,實現“一屏觀城鄉”、“一網管全域”,全面提升智慧決策、智慧治理、智慧服務水平。
五是嚴格把控入駐干部隊伍。有效化解信訪和糾紛,離不開素質優良、業務精通的的干部隊伍,要把社會治理中心作為干部鍛煉成長的平臺,選派熟悉政策、業務過硬、綜合素質高的人員入駐,讓干部在與人民群眾打交道中豐富人生閱歷,歷練職業品格,提升群眾工作能力,涵養為民情懷,采用司法的力量、行政的手法、市場的手段、群眾工作的手段把問題解決好。
六是實行縣級領導公開接訪。每天一名縣級領導接訪,協調各部門就地處理化解信訪和糾紛問題。接訪安排情況通過電視臺、網站及縣社會治理中心大廳公開欄等平臺進行宣傳公開??茖W排班,探索實行預約制,注重按領導干部分工情況確定其接訪的側重點,引導群眾根據個人訴求對應選擇接訪領導,著力解決釘子案、骨頭案、難點案。
七是強化宣傳教育引導。要采取多種方式宣傳,切實讓群眾知曉社會治理中心各項業務功能,同時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化解矛盾用法,廣泛開展“以案說法”“以調釋法”等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夯實化解信訪和矛盾糾紛的法治基礎。
吳中凡、李秋、易雪梅、王興、馬朝勝等縣領導陪同調研。(趙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