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李助理,非常感謝龍會法庭作出的努力,要不是人民法院及時解除了財產保全、解凍了公司賬戶,保障了公司資金的正常運轉,整個事情也不會進展得如此順利。”1月25日,威遠縣法院龍會法庭干警接聽到某涉企案件被告公司負責人的電話。
事情還要從近日龍會法庭成功調解的兩起涉異地企業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說起,原被告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議,人民法院當天解除財產保全,被告主動履行了調解協議,最終在春節前兌付了農民工工資、結清了拖欠貨款。
從拖欠貸款到賬戶被凍
2024年7月,原告四川某商貿公司與被告云南曲靖某商貿公司、某工程公司分別簽訂了購買橡膠再生油的《工業品買賣合同》,二被告的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蘇某某。合同簽訂后,原告按被告需求向其供應橡膠再生油,二被告不能按時支付貨款,合計拖欠貨款50余萬元。原告遂于2025年1月起訴至威遠縣法院,并在訴中提出了財產保全申請,二被告公司賬戶被暫時凍結。
從現場調解到握手言和
案件受理后,二被告公司負責人立即主動聯系法庭工作人員并表示,“確實拖欠了原告貨款,但年關將近,公司賬戶被凍結,農民工工資也無法于春節前及時兌付,事關諸多家庭的幸福和社會面穩定。”
雖是企業間的合同糾紛,但事涉農民工合法權益,承辦法官立即多次與原被告雙方代理律師和公司負責人進行線上溝通,耐心細致地釋法明理,并組織到庭進行線下調解,對于還款義務、違約責任等問題原被告雙方均無較大爭議,最終達成一致調解意見:被告承諾于1月26日前支付拖欠貨款50余萬元,原告當庭寫下書面解除保全申請,人民法院當天出具解除財產保全裁定并解凍被告公司賬戶。事后,原被告雙方代理律師和公司負責人在龍會法庭握手言和、互致感謝。
從履行完畢到共贏效應
被告公司對于雙發自愿達成的協議履行得怎么樣?拖欠的貨款是否如期結清?農民工工資能不能在春節前得到兌付?帶著這些問題,龍會法庭干警積極與被告負責人聯系,實時跟蹤了解情況。
直到1月25日下午,龍會法庭干警收到了被告公司負責人發來的微信:“李助理,今天我們已經把拖欠原告的50余萬元貨款結清了,律師費、保全費、訴訟費全部繳清,也兌付了農民工工資16.8萬元,調解書已經履行完畢。”附帶發來的還有兩張結清貨款的電子回單、三張兌付農民工工資的轉賬截圖。
龍會法庭承辦法官從案涉農民工工資入手組織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從一紙解除財產保全裁定破局,撬動實現了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守住民生保障底線、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供應效應,讓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在具體案件中真切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