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庭審是最生動的法治課堂。為使實習生能夠近距離觀察案件審理全過程,熟悉法庭審判的各環節,學習法律職業人士的專業素養和庭審技巧,深化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的深度融合,2月12日,內江市市中區法院組織4名寒假實習生集體旁聽了一起民商事案件庭審。
本次旁聽案件為一起民事糾紛案件,涉及買賣合同糾紛問題,由于事實清楚,基本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本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庭審過程充分體現了法官的專業素養,律師的辯論技巧以及雙方當事人的懇切闡述,程序合法合規,莊嚴肅穆。同學們嚴格遵守法庭紀律,認真觀摩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環節。
觀摩活動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旁聽觀摩活動,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和威嚴,進一步深化了法學理論知識,提升了法律思維。
嚴瑾軒:法律實踐遠比書本知識復雜得多,需要我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和法律實踐能力。庭審不僅是對案件事件的查明和法律適用的判斷,更是對公民權益的保障和社會規則的維護。作為未來的法律從業者,我將更加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倪嘉瀅:通過旁聽案件庭審過程,我有以下感悟:1.程序正當,原告被告發言都應遵循法律規定的舉證,質證,辯論等流程進行依次發言。2.法庭秩序的維護,法官需要對庭審具備較強的掌控能力以維護庭審進程。3.雙方的主張及理由應具備充足的證據支持,主張與證據間應具備充足的因果關系支撐。
易炳全:程序正義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原告雖握有實體權利,卻因欠缺程序意識與訴訟技巧,在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環節屢現邏輯斷層,導致訴訟優勢流失。法庭對抗本質是法律規則與程序的雙重博弈,情緒化表達難以替代法理邏輯的構建。普通民眾面對復雜訴訟時,專業律師不僅是代理人,更是程序導航者與權利轉化器。
郭涵濤:今日旁聽的買賣合同糾紛一案雖適用的是簡易程序,但帶來的學習經驗價值不可忽視,首先是關于證據的取證方面應當合法合規,嚴謹務實;其次是應當注意訴訟時效,避免因時效問題導致法院不保護權利;最后是在審理程序中應當由法官把持審理節奏,積極引導原被告雙方。(嚴瑾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