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產品責任糾紛案中,某煙花廠因產品缺陷致人傷殘,法院終審判賠32.1萬元。面對生效判決,企業開啟“三不模式”:負責人玩失蹤、對公賬戶成僵尸、經營收支轉暗線。執行法官如何揭穿“沒錢可賠”的謊言?企業最終付出什么代價?一起來看本期執行攻堅紀實。
第一幕 “僵尸賬戶”疑云生 現場執行遇“裝糊涂” 法律文書生效后,被執行人拒不履行賠償義務。案件進入執行階段,被執行人開始了“三不”表演: 不露面:投資人與執行法官玩“躲貓貓” 不履行:拒不支付賠償款 不報告:未依法申報財產狀況 執行法官依法凍結并扣劃其對公賬戶16萬余元后,該賬戶再無資金往來,成為僵尸賬戶,執行陷入僵局。 “法官,我們真沒錢了!賬戶都被你們凍結了。”面對上門調查的執行法官,現場負責人王某某一問三不知: 一問賬戶:“這都是老板管的,我不清楚” 二問經營:“廠子都快倒閉了,哪還有錢” 三問去向:“老板去外地要賬了,聯系不上” 面對這出“裝糊涂”戲碼,法官當即指出:“廠房、設備、存貨都是財產,必須如實申報!”并嚴肅告知虛假報告的法律后果。現場負責人王某某隨即報告了廠房、設備、存貨等財產情況,但對于目前煙花廠使用的收付款賬戶堅稱由投資人一手管理,其確實不了解情況。鑒于煙花爆竹屬于易燃易爆物品,處置難度大,執行法官意識到找到隱秘賬戶是本案執行的關鍵。 第二幕 零售端破局 執行法官連續走訪多家煙花爆竹零售店,在零售端發現案涉煙花廠的產品,并順藤摸瓜鎖定某商貿公司,該公司與煙花廠存在大量交易,而資金往來竟全部通過現場負責人王某某的個人賬戶完成!而當執行法官火速凍結該賬戶時,卻發現十幾萬元資金在15分鐘前剛被轉走。銀行流水顯示,這已是當月第五次大額資金轉出。 第三幕 罰款懲戒順利執結 執行法官立即啟動懲戒程序:告知負責人王某某,其轉移資金已涉嫌拒不執行判決罪,可能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處罰,王某某終于醒悟,當日將全部剩余案款匯入法院指定賬戶。鑒于其及時糾正錯誤,未造成后果,法院未予處罰,對其訓誡教育并簽署《具結悔過書》。 對案涉煙花廠:因未如實報告財產,通過私人賬戶收支隱匿轉移財產、規避執行,但鑒于能夠及時糾正錯誤,未造成嚴重后果,法院決定對其處以2000元罰款。 以案釋法:這些“小聰明”代價很大 拒報/虛假報告財產?罰款(個人10萬以下,單位100萬以下)+拘留+失信 惡意轉移財產?刑事追責(判刑) 通過他人賬戶收支?可追索至實際控制人 法官提醒: 1.收到執行通知后3日內必須如實報告財產 2.所有銀行賬戶(含支付寶、微信)均需報告 3.拒不履行+情節嚴重可能會負刑事責任! 本案警示:企業經營可以精打細算,但司法紅線不可算計。“裝糊涂”躲不過真處罰!本案中,被執行人從消極對抗到認罰履行的轉變,再次證明:法律豈是兒戲!任何規避執行的花招終將敗露。誠信才是正道!主動履行義務才能避免更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