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第35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瀘州中院與瀘州市殘疾人聯合委員會、西南醫療健康產業投資集團公司建立了全國首個法院+殘聯+企業的聯合助殘機制,為涉訴殘疾人提供專業化的康復護理救助服務。這一天,涉訴殘疾女孩小怡終于實現了“想站起來”的夢想。
小怡的“夢想” 小怡的母親是一起離婚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在案件回訪時,小怡拉著陳法官的手反復呢喃著“想走”“想走”,小怡的母親含淚告訴法官,孩子的夢想就是能站起來、能走路……
小怡一歲多確診腦癱,因為左腿還有血管瘤,她的下肢功能已幾乎全部喪失。十六年了,小怡從未站起來過,衣食住行全靠母親一人。小怡的父母現已離婚,由于小怡的病情,母親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在家做點手工維持生計。看到輪椅上的小怡,“幫助小怡站起來,哪怕是一會兒”的念頭在法官們的心里生根、發芽。
瀘法麒麟助她“夢圓” 經過兩個月的調研、溝通、爭取,瀘州中院與瀘州市殘疾人聯合委員會、西南醫療健康產業投資集團公司聯合建立了《涉訴困境殘疾人康復護理服務轉介機制》,旨在為涉訴困境殘疾人提供專業化的康復護理救助服務。這是全國首個法院+殘聯+企業的聯合助殘機制。這一創新性的助殘模式,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壁壘,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工作的高效協同,形成了“司法裁判+組織關懷+社會救助”的完整閉環,標志著司法助殘工作邁入了新階段。
同時,瀘州中院還在醫投集團建立了“瀘法麒麟司法助殘示范基地”,該基地也是全國首個人民法院在企業設立的司法助殘基地。“瀘法麒麟司法助殘示范基地”將成為瀘法麒麟司法助殘的前沿陣地,為涉訴困境殘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康復服務。
5月16日,經過西南醫投集團專家的認真檢查,在外骨骼機器人的幫助下,小怡終于“站”了起來。看到女兒站起來的那一刻,小怡的母親眼淚奪眶而出,這些淚水,是苦盡甘來的開心,也是對新生活的期待。針對小怡后續的康復治療,西南醫投集團康復專家也為她制定了詳細的建議方案。
瀘法麒麟全鏈條守護“他們” 瀘州中院于2024年啟動了“瀘法麒麟·司法助殘”專項活動,以“全流程保障、全領域協作、全社會參與”為目標,在立案、審判、執行各環節落實對殘疾群體的司法關愛舉措,從權益保護、關愛救助、源頭治理等方面切實提升殘疾人司法獲得感。截至目前,通過機制聯動與資源整合,瀘州中院已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助殘服務體系,建立了《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全流程訴訟服務協作輔助實施意見》《涉訴困境殘疾人康復護理服務轉介機制》等一系列司法助殘機制,不斷破解助殘難題,用司法溫度回應特殊需求。
從框架搭建到服務落地,從單向施策到多元共治,瀘州中院以司法之力為涉訴殘障群體鋪就了一條“平等、融合、尊嚴”的權益保障之路。在這里,每一份判決書都傳遞著法治的力量,每一次調解都浸潤著司法的溫情,每一個機制都詮釋著“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