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屏山縣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勞務合同糾紛,以司法溫度化解群眾“薪”愁,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案情回顧:裝修完工卻“討薪無門”。
2023年,原告王某受被告張某雇傭,為其自住房屋進行乳膠漆裝修。工程完工后,張某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拖欠勞務工資,王某多次催討無果,無奈訴至法院。案件受理后,張某仍以“無錢支付”為由推脫,甚至拒接電話,態度惡劣。
調解現場:法官釋法明理破僵局。
案件開庭當日,承辦法官主動聯系張某,以“法理+情理”雙管齊下:一方面,嚴正告知其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法律后果,可能面臨強制執行、信用懲戒甚至刑事責任;另一方面,以“換位思考”引導其體諒農民工的艱辛,強調“誠信是立身之本”。在法官的耐心勸導下,張某態度逐漸轉變,最終與王某達成調解協議:張某承諾于2025年6月30日前一次性支付全部勞務工資4600元,雙方握手言和。
司法護航:讓“紙上權益”變“真金白銀”。
本案中,屏山法院沒有一判了之,而是通過“訴前溝通+庭前調解”柔性化解矛盾,既為農民工節省了訴訟成本,又給予被告合理履行期限,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承辦法官表示:“農民工工資涉及民生底線,我們將持續暢通涉農維權‘綠色通道’,對惡意欠薪行為‘零容忍’,以司法力量筑牢勞動者權益保護屏障。”
法官提醒:
勞動者務工時應簽訂書面合同,留存考勤記錄、結算憑證等證據;遭遇欠薪時,可依法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申請法律援助,必要時通過訴訟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