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法官,感謝你的調解,讓我們及時拿到了經濟補償金,還為我們提供就業信息,指導我們考前陪伴和志愿填報,讓我們心無旁騖地準備孩子高考,真的太感謝你了!”一通電話感謝,不僅是當事人對法官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法院落實先行調解,以“現場釋法+方案協商”實質化解勞動爭議的生動見證。
近日,劍閣縣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僅用10余天時間成功處理一起勞動爭議糾紛案件,雙方就案涉勞動爭議經濟補償金達成一致,補償金的兌現也為這起糾紛畫上圓滿句號。在這起普通的勞動爭議糾紛案件背后,還有另外一個關于法官傾力調解,保障高考家庭父母合法權益的故事。
案情簡介
2014年12月,為陪伴子女讀書,被告周某放棄外地高薪工作,進入原告某公司工作并簽訂勞動合同。然而,就在三個月前的2月27日,被告周某突然接到原告公司股東李某口頭通知,“3月1日起就不用再來上班了。”面對突然的失業,周某表示無法接受,她認為其在企業工作十余年被解除勞動關系,有權拿到經濟補償金。于是,周某隨即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并得到了仲裁部門的支持。
然而,作為企業負責人的廖某卻不這樣認為,“我們每個月及時支付她的工資,不存在拖欠工資,承擔了企業負擔部分保險。現在企業經濟效益不好,后面也不打算做了才讓他們不來上班了,她憑什么提起勞動仲裁。讓她去告好了,我陪她打官司打到底。”5月6日,原告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不支持周某的經濟補償金。
開展調解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何雷對案情進行了全面梳理,并通過電話溝通、分別約見當事人等方式認真傾聽雙方當事人訴求,了解案件前因后果。通過案情梳理,承辦法官何雷敏銳提取到“高考”這個關鍵詞,他意識到“高考”或許是打開當事人心扉的一把金鑰匙。
高考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牽動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何雷明白,現在正是高考前最關鍵的時刻,這起案件要是處理得當,就會給當事人家庭以希望,讓一個高考少年能夠心無旁騖地去追逐夢想。反之,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為此,承辦法官決定通過背對背調解方式進行處理。
“我來這個公司就是想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到高考結束,現在孩子馬上就要高考了,這個時候公司突然讓我和老公不要來上班,讓我們突然就失業了,家里面一下子失去經濟收入,任誰也難以接受。”一方面,何雷從孩子學業話題入手與被告周某進行交流。談到孩子,周某原本愁眉不展的臉馬上有了精神,原來其子小周學習成績優秀,有望考取名牌大學。看著周某臉上表露出的那份自信喜悅,何雷順勢告知,在過去處理類似案件過程中,很多當事人贏得訴訟,但案涉企業很難第一時間兌現勞動報酬,調解反而是最實際的維權路徑。
另一方面,何雷在與案涉企業負責人廖某交流過程中,積極通過釋明法理,幫助企業建立合理的法律認知和法律預期:該起案件事實認定清楚,企業大概率敗訴,如果不選擇調解,可能會白白浪費時間、金錢成本,疲于訴訟也不利于企業經營。同時也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告知周某孩子即將高考的情況,希望同為父母的企業負責人廖某設身處地為員工考慮,化干戈為善緣,及時支付有關款項。
調解成功
在距離高考僅有10余天的緊張時刻,經過一輪輪法理與情理融合的背對背調解,周某、廖某考慮到曾經的共事情誼和即將高考的少年,愿意和解并就經濟補償金額達成一致。
在送上調解書的同時,法官還向周某和她即將步入高考考場的孩子送上祝福,愿小周能乘風破浪考入理想院校,勇敢追逐人生夢想!
一紙判決不是目的,案結事了人和,才能畫出實質性化解糾紛的最大同心圓。一邊是高考少年父母成功維權,全力陪著孩子備考的喜悅與緊張;一邊是涉案企業主動撤訴,及時兌現經濟補償金的釋然與擔當。看似無關的兩個片段,卻因法官的傾力調解在這個五月交織出溫暖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