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陣一轉,福氣滿堂!”在古藺縣彰德街道寶靈村非遺研習基地,年過六旬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姚占楷手指翻飛,一盞“四季平安燈”漸成雛形。與此同時,“瀘法麒麟·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授牌儀式正在同步進行,此授牌儀式開啟了古藺縣法院護航非物質文化遺產根脈的新篇章。
古藺縣法院法官與非遺傳承人共同揭開紅綢,金色牌匾在花燈中熠熠生輝。
花燈
要真正理解和保護好一項非遺,必須走近它、感受它、體驗它。古藺花燈研習基地是花燈技藝傳承、教學、展示的核心場所,凝聚著傳承人的心血與智慧。在基地中,傳承人姚占楷生動地講解著花燈制作工序,法院干警輕撫燈架上的紋樣感嘆道“非遺保護不是凍結在展柜里,護非遺,不僅要保護其物質形態,更要保護其賴以生存的文化生態和傳承機制。”
授牌儀式后,古藺縣法院法官圍繞非遺保護核心問題,為花燈傳承人、從業者奉上一場深入淺出的法治講座。講座內容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關鍵條款解讀,通過剖析典型案例,生動闡釋了非遺項目知識產權保護路徑、傳承人合法權益保障措施、非遺商業化利用中的法律風險防范等實務要點。現場互動熱烈,法官針對大家提出的合同簽訂、權益維護等具體困惑給予了專業解答,有效提升了傳承群體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古藺縣法院干警還介紹了“瀘法麒麟”特色法治品牌的理念與“瀘法麒麟·護非遺”專項活動拓展計劃,并與花燈傳承人進行了文創產品交換,為非遺貼上“法治認證”標簽。
為形成保護合力,推動古藺花燈走向更大舞臺,本次活動還邀請縣文旅局、彰德街道、寶靈村委,姚家源文化傳媒公司共同參加。這不僅是一次司法服務的有形延伸,更構建起法院與非遺傳承群體、文化保護部門及社會公眾的深度聯結橋梁。
下一步,古藺縣法院將以司法保護基地為樞紐,持續深化聯動協作機制,共同探索預防、調解、審判前沿保護新模式,切實為古藺非遺的健康傳承與創新發展清障護航。下一步,我院將持續開展非遺司法保護活動,以司法專業之力、為民服務之心,守護這束文化薪火,確保以古藺花燈為代表的非遺項目所承載的文化記憶與藝術價值生生不息,為非遺在新時代的賡續發展夯筑堅實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