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藺縣法院,有這樣一支執行小隊:他們心懷正義,每日背著沉甸甸的案卷材料,腳步匆匆地穿梭于城鄉的大街小巷。他們是一支由4名黨員干警組成的執行小隊,專攻“難啃”案件,憑借著扎實的工作,讓一個個看似“執行無望”的案件柳暗花明,讓公平正義在每一筆執行款中得以彰顯。
第一案:挖出藏在股市里的“秘密”
重慶的李老板欠了別人100多萬,名下唯一的別墅已經高額抵押。案件到了執行階段,他堅稱自己“一無所有”。
執行法官沒有輕易放棄。他們調取了李老板近兩年的銀行流水,發現他曾經購買過大量股票。經過跨省追蹤,終于在證券公司找到了這些股票,并依法進行了變現處理。申請人收到執行款時很意外:“沒想到還能追回這筆錢”。
第二案:發現藏在保險里的“收入”
瀘州的余某一直以“只有一套住房”“沒有收入”為由拖延還款。但細心的執行法官通過查詢保險、工商等系統,發現他每年繳納20多萬的理財保險。最終,法院依法凍結并扣劃了他保險的現金價值。
第三案:找到藏在公積金里的“生機”
成都的牛某欠債后失去聯系,名下查不到任何財產。執行法官奔赴成都,調查中發現一個重要細節:牛某離職時,公積金賬戶里還有錢。按照規定,離職后公積金會封存半年。抓住這個時間差,法院成功扣劃了13萬元,解決了申請人的燃眉之急。
這支4人小隊去年辦了231件疑難執行案件,113都執行到位,執行到案金額總計2843萬元。他們的工作方法很實在:查銀行流水時多看幾年、發現線索立即行動、結案后還要回訪督促。
“當事人贏了官司,我們就得負責到底。”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黨員法官的樸素擔當。正是這樣的“笨功夫”,讓許多看似“執行不能”的案件迎來轉機,也讓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更加堅實。